今天看到公众号Miss RUC推送了一篇文章,给人大的100句话,点开之后,记忆如洪水般涌来。突然有种冲动想要记录记忆中的点滴。
竟然是毕业了将近一年,才想要写一写曾经读书的学校。
可能是自知再也回不去了吧,人大,挥手作别,只能留下我最深的祝福和惦念。
01
第一次来到人大是因为复试,当时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足球场上生机勃勃地男孩子们在欢快地踢球,有一片绿茵茵的大草坪上有三三两两的同学或看书或闲散地躺着,天气晴好,蓝天白云。那一刻突然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向往之情之后就是自卑了,那个时候我的本科来自于名不经传的本三院校,想要有机会来这里读书,感觉可能是做梦吧。所以整个复试的几天时光,我不敢拍下学校的一草一木,只有最后出校门的时候,“偷偷摸摸”拍了一张侧边的校门,这张“经典”的照片一眼被好友看穿鬼鬼祟祟,从此被当成笑料。
02
开学第一天,被迫开了长长的新生大会,真是开出了人民代表大会的长度。还好读研的两年期间,参会不多,否则,真可能心生怨怼呢。据说学校的多数会议,都有又臭又长著称,坚决向人大会议看齐。
03
来学校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马斯洛需求理论》。老师在课上总会提到一些书,我们会随手记录下来,然后去图书馆“抢”,如果能找到资源,就交换看,如果不能,那就组团购买。关于在图书馆读书这件事情,真是一件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工作以后,真想有机会心无旁骛地在图书馆静静地读一天书,做一天笔记。想起杨奶奶那句:“你们还有很多该读的书没有读”。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学校图书馆资源非常丰富,也非常慷慨。如今毕业几年的同学,依然可以使用自己的账号去搜索文献。
04
学术自由大概是我们学生赋予学校的最多评价了吧。上课形式的多样化,课堂充分发言,考试开卷开放思维。说起学校的优点,可能这条我是爱极了的。本科院校也是文科学校(对,我一直在尼姑庵)~~,但非常死板,考试划重点,背诵,试卷上一字不差地“默”写,都是我很讨厌的。而人大恰恰相反,老师会将经典理论结合最新话题,给到大家讨论。读一本书或课堂讨论的某一问题,都以PPT的形式自由展示给大家,说起来PPT的能力就是这个时候提高的。除了PPT,还可以演出来给大家看。
05
毕业之后再也没有吃过称心如意的水饺了,也不敢轻易尝试其他店家的猪蹄。小卖部的水饺,集天的猪蹄。我本不爱吃水饺,但尝试了小卖部里的水饺之后,皮薄馅多,瞬间爱上了水饺。想有机会再去北京,去学校蹭一碗水饺。
06
毕业的这一年里,工作特别忙碌,有的时候真恨不得倒带回学校,想念那些在宿舍里煮火锅,大声开玩笑的时光;想念喝着啤酒满脸通红,诉说未来迷茫;想念每次聚在一起美曰其名讨论作业,其实花40分钟打牌,10分钟讨论作业,不走心的我们;毕业之后,各奔天涯,散落在不同城市的我们,开启了微信聊天生涯。不过还好,我们尚可以共讨论一本书,吐槽一部电影,聊一段工作,相爱相杀。
我喜欢人大,绝不是因为她好,即便她不那么好,我也想去,因为我喜欢红砖瓦的教学楼,喜欢春天的玉兰,秋天的一勺池,平凡而惊艳,喜欢通宵教室的勤奋,喜欢从那里走出来的人,他们不一定是多么伟大的学者,却总有着自己的想法,冷眼世界,心还保持热诚
在人大读过书,一想到就很幸运,就觉得,我还爱着她。
如今我变成了校友,这样的想法也还是没有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