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我从未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今天看豫见她说,里面小利讲到,初中时候,自己很真诚,现在也很真诚。说发现爸爸很虚伪,亲戚小孩来家里很调皮,他不仅没说小孩子,还夸他。等走了关起门,说孩子没家教。她说不要成为虚伪的人。学生时代相信世界的美好,想着如果我们这一代真诚的孩子长大后,是不是整个世界就真诚了,发现不是那回事儿。
所以她说她不适合工作,无法融入到不怎么真诚的环境中去。比如同事领导都让她加班,她不想加班就走了,同事们闲言碎语,她莫名奇妙,为什么不能到点就下班。
她甚至没有内疚或胆怯。
就像早上一来公司,看到旁边茶水间电视阅兵表演,我不想看,只想把昨天没跑完的模型继续跑,可是领导同事都在那里看,一个熟的同事一个眼神意思是坐在那里看,我就假模假样坐了下,又看到有一两个同事没去看,就又回到自己座位上,在自己座位上有胆战心惊,不太踏实,于是忙完手头活又去看了几眼,实在不感兴趣,就又回到工位。
你看,整个行为习惯,我犹犹豫豫,胆怯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我,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不太喜欢我这样。
迎合别人,不坚持自己,即使选择自己想干的事儿,也总是没那么坚定。
我这样做,确实也挺虚伪。
当然,我也不想被迫或喊口号式改变我什么,我只是看到了我的不足或困惑的地方。后面我想调整了,注意我用的是调整这个软性词,从内心自然而然调整自己行为,而不是硬的外界强迫或是我要随大流的改变。
昨天看豫见说,里面也有个话,逃离舒适圈,这句话也是贩卖焦虑的,身体和精神很舒服了,为什么要逃离?
我追求的目标,就是身体和精神舒服,舒服的环境下,自己主动好奇、感兴趣,做些延伸的事儿。
别的赚多少钱目标、爬多高位置的目标,是和别人比较,或是社会新闻强加的,并不是我想要的。
当然我和小利不一样,我们是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想法,但是她启发我的是,我的想法最重要,照顾好自己,为自己争取很多时间自由、精神自由、画画旅游吃好吃的自由,身体和精神自由舒服,是一致的。
这一点我又是富足的,因为我可以做到。
回到真诚,她说有些人讲很多大道理,但实际行为与自己所言相距甚远。
我听到这个话,我觉得真诚是对的,是好的,不能欺骗自己,确实需要约束自己行为。
虚伪的假大空,或是统一的衡量别人的标准,这个人优秀不优秀就看他学校、公司,实质上没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