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不去计较那个目的地
只是信任
会让你走的更远
——艾扬格
自四月份以来一直在调整,可总也理不出个头绪,自我觉察能力瞬间失去了魔力。说不上喜悦更谈不上悲伤,没有了滋味的生活如同没有了品头的饭菜,难咽极了。日子平淡到了乏味,如同饭菜,只是饭菜而已,无味。何谈色香味,何来美味佳品。不管嘛味,总得要过下去……
时代变迁,但依旧以成败论英雄,成者王败者寇,可这些理论丝毫不能动摇我曾经一直的坚守。
我贪恋人间冷暖,爱恨情愁,儿女情长,在经历了生离死别后,我欲想把人间浓浓的真挚的情感抓的更牢更紧。事与愿违,越怕失去越失去,那个措手不及,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娘亲的离开,貌似带走了我所有对爱的依赖。静下来,重新梳理,发现没有哪一份爱可以取代。天知道,我是多么的脆弱。作为父母我会慢慢收回对孩子们的关爱,提前交给他们独立和坚强,忍耐与释放。我别无期待,只愿有一天我离开人间时,他们不要太想念我,而是依然健康快乐的活,面朝大海,心向阳光。
前几日,在刷锅的时候,忽然想起在乡下生活的场景,那时儿子刚刚8、9个月,我们一家三口住在离单位很近的地方,是租来的房子。
“我家”隔壁是土坯房,听说这房子冬暖夏凉,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香椿树,在树的阴凉处有一个小小的四方桌,桌面擦的很干净,没有一丝油渍,桌两侧放着两把陈旧的枣木板凳,凳面凹陷,泛着红光。桌子上扣着两个中碗和一个民国期间的民家青花大碗,碗质略显粗糙,大碗的旁边有秩序的放着两双黑木筷子。泛黄的椿叶落在院子里,给这个安静的小院增添了不少生机。
这个院子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待人温和,那时我经常带儿子去玩儿,老人家吃的很清淡,无荤只素,吃完刷尽,就把碗筷扣在桌子上。
我的记忆力感觉越来越差,曾爱恨情仇的记忆已不知去向,现如今使劲想也想不起来。时隔17年了,不知为何这些记忆会突然跳出来,它深藏在我大脑的深处,从未被察觉过,但它一直在。
我本想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去它的吧。来了就来了,总有它的道理,此时不想去追究它,在就在吧。经常不都是这样吗,在我还不能理解或是驾驭时,它就安静的储存在潜意识里,在合适的时机跳出来与我相遇。这样不是也挺好吗。
原来在我内心最深处,住着的还是那个安静平淡温暖渴望爱的小孩儿。
至今日,娘亲离开了我们整整109天,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飚瘦了10斤,如果娘亲在,一定会和蔼的说:减什么肥,别太瘦,还是胖点好看。娘啊,您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好好的过生活。
爹地,在这100多天里不知道他是怎么渡过的,即便我们几乎每周末都回去看望他,但一个人的孤独我还是不能体会。我问他,一个人在家会不会太孤单了,还是到市里来住吧。他委婉的说:早晚不都得这样。是呀,终有一天我们都要面对如此尴尬的结局——那就是一个人无尽的孤独。
0-18岁无忧的生活,19岁完成学业,20岁参加工作,20岁恋爱,24岁结婚,25岁生子......今天审视着自己的大半的人生,说不出来的滋味,40不惑深有体会。
把注意力转移到儿女,父母身上。开始期待孩子降生的喜悦,眼巴眼望看着他们长大成人,上学,将来会结婚生子。
现如今娘亲离去,让我亲身经历了死亡的味道,也体会到了另一种滋味,生活不单单是“幸福的数日子”,还有每个日日夜夜“苦不能言”的思念。
原来,人生不过是重复着一个生到死的轮回,只是担任的角色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不同罢了!
思绪还很乱,随着过生活,答案会来,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