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目标100本书
已完成年度目标的第50本书
5月份目标8本书,现已经完全7本
今天阅读的这本书是由两位专门研究贫穷本质的优秀作者:【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和【法】埃斯特.迪弗洛共同著作的《贫穷的本质》;对每位关心世界贫穷问题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好书
为什么会贫穷?
为什么他们吃不饱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
通过本书,可以让我们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的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创业,健康,援助等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这本书会通过大量的实例,提出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以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对于那些相信“贫穷陷阱”的人来说,你今天的收入会影响将来的收入,这个将来可能是明天、下个月,也可能是下一代;你今天有多少钱决定着你能吃多少,有多少钱用来买药、支付你孩子的教育费,为自家田地买来化肥或更好的种子,所以这些都决定着你明天会有多少钱
与上一代相比,我们拥有两大优势:第一,我们现在可以得到以前没有的、来自很多穷国的可靠信息;第二,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强有力的新工具——随机对照实验,使研究人员可以在当地人的配合下开展大规模实验,从而验证他们的理论
对于西方很多人来说,贫穷可以说是饥饿的代名词。从帕克的经历来看“贫穷陷阱”的概念基于人们能否获得足够的营养,但这一概念却是老生常谈。早在1958年,经济学中就已首次出现这一正式说法,对于非常贫穷的城市家庭来说,他们并不是优先选择获取更多的能量,而是获取味道更好的能量
通过贫穷的s曲线的逻辑表明,当资源紧缺时,通过牺牲某些人,让余下的人能吃饱,使其具备劳动能力,为生存而赚钱,这从经济角度来看是合理的;然而事实上,有大量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即童年时期的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成人的处事能力;总体来说,穷人的首要选择,显然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乏味。这可以是一台电视机,也可以是一点儿特别的食品
穷人之所以会坚持那些看起来漏洞百出的信念,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在他们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希望变得至关重要。当穷人生病时,根本就治不起大病,他们会选择病急乱投医的做法,当碰到无从医治的疾病使他们会采取,即使知道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还是要为自己的健康做点什么,比如,找医生开点药
而在教育政策就像援助一样,需求达人观点的核心是,教育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投资:人们投资于教育,就像投资于任何其他领域一样,目的是挣到更多的钱,增加未来的收入。那些喜欢阅读的人会轻松阅读报纸和公告栏,从而得知他们何时会从一项政府计划中受益
实际上,教育应该不存在“贫穷陷阱”:教育的每个阶段都是有价值的,但家长们认为教育的回报成“s”形,就在无意识中营造着一个“贫穷陷阱”,进而催生一个真正的“贫穷陷阱”
然而,生育率高恰恰是由贫穷引起的,或是有第3个原因导致了高生育率及贫穷。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常常伴随着生育率的急剧下降,即使这一“事实”并不是绝对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对此有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论断。贝克称,每个家庭都面临着一种所谓的“质与量的取舍”,也就是说,一旦有了更多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质”就会下降,因为父母为每个孩子投入的实物及教育资源就会更少
穷人常常要为他们自己的生意筹集所有资金,这些资金要么来源于家里的积蓄,要么是从别处挪借的,而这种情况是大多数对冲基金经理无需面对的
在面临工资或收入下降是穷人的一个自然反应,就是增加工作量。穷人降低风险的另一种方式是,保守的经营他们的农场或生意;因为穷人应对风险的所有方法一般都很贵;而另一个处理风险的方式是,村民们相互帮助,渡过难关
但人们为什么不向彼此提供更多帮助呢?为什么某些风险未得到很好的规避呢?对此,似乎有充分的理由,或许我们不愿意向朋友或邻居提供无条件的帮助:
一方面,我们或许会担心,保证向某人提供帮助可能会使人们产生一种惰性心理——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
或者人们可能会在没有必要时提出需求
或者相互帮助的许诺,并未真正实现:我帮助了你,但轮到你帮助我时,你却总是在忙别的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非正式保险来自这样一种情况,我们之所以帮助别人,是因为我们日后可能也需要别人的帮助,然而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为什么穷人不想买保险?投保需求低的第1个可能性就是,政府破坏了这一市场。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需求,达人的观点:当市场无法发挥作用时,政府和国际机构的供应过大,可能会就会受到指责。当灾难降临时,那些善良的灵魂会伸出援手,因此人们实际上并不需要保险。另一种可能就是,穷人对保险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保险是你预先支付一定费用,为将来生活购买的一种保障,但希望自己永远都不会用到
穷人很少向正规贷款机构借钱,比如商业银行或合作社。贫穷程度越低的人对非正归贷款渠道的依赖性就越小,对正式贷款渠道的依赖性就越大,因为正规的渠道更廉价;与不太贫穷的人相比,穷人向非正规渠道支付的利息一般会更高
而穷人贷款是不那么简单的经济学,贷款给穷人的主要限制在于收集,关于他们的信息会产生费用。穷人会在必要时储蓄,争取机会便更加努力的工作。出于原因节省现金(如存到银行)似乎更实用些,等钱积攒到了一定的数目,他们就会至少建议整间带屋顶的房子,一次到位
穷人实际上始终在担心未来(特别是潜在的灾难),他们会巧妙利用所有廉价的或昂贵的预防措施,降低他们会遇到的风险。尽管总能找到一些巧妙的传承方法,但结果表明,如果银行开户费用更低,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充裕一些
“时间矛盾”表现形式:在花钱的同时,也在计划着将来省钱。换句话说,我们希望,“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有耐心。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买下我们今天想要的东西,但计划着明天将钱花在一些更合理的地方,换句话说,我们想象着会在将来购买的东西,并不总是我们今天已经买下的东西
鉴于自我意识,穷人的很多存款方式似乎都是为了保证钱的安全(既要防别人也要防自己);而诱惑是生理需求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富人更容易满足“受到诱惑的自己”,再决定是否存钱时,他们认为,任何为将来而存的钱,都会用于实现长期目标
即穷人的真正期望拥有的很多东西都较为昂贵,而他们的手中只有一点点钱,结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于穷人来说存钱的吸引力更小,因为在他们看来目标太遥远,而且他们知道一路上会遇到很多诱惑。不过,如果不存钱,他们会一直穷下去
对于穷人来说,自我控制更难实现还有另一个原因: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关于存多少钱的决定都很难做出,这些决定需要考虑到未来(对于很多穷人来说,想象未来可能是不愉快的),还要列出大量可能发生的事件,需要与配偶和孩子商量。我们越富有,这些决定就越容易做出
存款行为关键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有机会实现梦想的穷人来说,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钱用作未来的投资。相反,那些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试的人,一般会作出反应这一绝望心态的决定。这不仅可以解释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别,还可以说明穷人与穷人之间的不同
要想摆脱贫穷,首先的步骤就是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便习惯位置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当你想要的一切看上去都很遥远时,你很难感受到动力。将目标设置得更近一些,或许是穷人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
在小额信贷运动中,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成功企业家的潜质,有两个明确的原因甚至可以证明,穷人或许会发现更好的机会。第一,他们从未得到过一次机会,所以他们的想法可能更吸引人。第二,目前市场通常忽视了“金字塔底”
穷人和他们所做生意的矛盾之处:他们精力充沛,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努力的做着白手起家的生意,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很小的生意上,而且他们同周围很多其他人都在做着相同的生意,结果他们失去了过上一种富裕生活的机会;穷人所做的生意之所以会发展缓慢,部分原因仍然在于他们所做生意的性质
尽管我们没有根除贫困,但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或许可以改善穷人的生活,具体见以下5个方面:
第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然而这些信息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它必须是人们尚未知晓的;信息的发布方式必须是简单而有吸引力的;信息的来源必须是可靠的
第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你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确”的决定
第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穷人存款所得的利息(如果有幸拥有一个账户的话)是负利息,但贷款的利息却很高
第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者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
第五,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