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9月份我参加了一个有关领导力的培训,既然是领导力,那就免不了要进行分组PK。
当时我们小组,对其他小组里有复训的同学,可以事先知晓PK规则这件事情愤愤不平。到最后,虽然拼劲全力,我们小组仍然只得了第二,并没有夺冠。
那天培训结束后,我们小组约了个地方,谈了很久的心,对最后的结果很是不以为然,用了很多“不公平”、“要是咱们组事先知道规则,咱们才是第一”、“如果他们不知道规则,肯定也拿不了第一”…
尤其培训中最后一个环节的教训让我们后悔的想撞墙,我们7个人纷纷表示一辈子都忘不了。
后来随着时光推移,我慢慢发现,我时常回忆起培训的情节,尤其是当时被植入的负责任信念,让我一次次在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慢慢扩大了影响力。
而,我们小组的成员之间的感情无疑也是很好的,大家约着一起上课,一起出去玩...
所以,虽然我们输掉一次PK,却收获了一个负责任的信念和一群朋友,谁又能说没得第一的团队是真正输家呢?
这个时候回想当时的输赢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甚至还要感恩上天让我们输掉了那次比赛。
这是怎么回事呢?
分享一个心理学名词: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它是心理学家蔡格尼克提出来的,是一种记忆效应,指人们对尚未处理完成的事情,比已经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1927年,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做了一个试验:
他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一同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畅演算完毕,而乙组在演算的中途命令中止。
然后让两组分别回想演算的标题,结果是乙组显著优于甲组。
这种未完结的不爽深入的留存于乙组人的回忆中,久搁不下。而那些已完结的甲组,由于“完结欲”得到了满足,便轻松地忘掉了使命。
“多格尼克记忆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想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个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也可引申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会对初恋记忆犹新。
01,生活中的应用
很多电视剧几乎在每一集结束时都会留一个悬念,引发你的好奇心,让你迫不及待的点开下一集;在听评书的时候,往往会在最精彩的一刻,来上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种设置悬念的手法就是应用了“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为了让你对电视剧、故事情节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提高你继续了解后事的渴望度,以便在收视率上取得成功。
02,职场上的应用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推动我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
但是有些人会走极端:要么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情时常半途而废,因为拖拉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么驱动力过强,使得自己过分强迫,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
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他们的完成驱动力。
03,拖延症的应用
因为大脑喜欢有始有终,所以想要打败拖延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动手做点什么,做什么都好。
面对一项重大的复杂的任务,不需要等到想清楚整个工作的所有步骤才去做,而只要先挑简单的部分去做,让项目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先运作起来,其他的部分自然而然会被带动起来。
也就是说,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你开了一个头,无论多么微不足道,事情会反过来把你拖到最后的,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钟,在你的脑海中滴答滴答不停,直至完成。
04,也有例外
但是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也有一个重要的例外。先分享一个昨天晚上,在我们商学院的群里发生的一件事情:
有个同学说自己早上总是起不来,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我们蒋老师说:你发5200块钱的红包给我,你想每天几点起、起来做什么都告诉我。每天兑现了我就返你52块,我监督你200天!如果你每天都做到了,那我就返你一万块了,怎么样?
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太绝了!
可是这位同学说:嗯,方法很好,可是我没钱了,都交给你们学校了。
于是不了了之…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例外就是指,如果我们对达成目标的渴望度不高,或者根本没想着要做好某一项工作的时候,这种方法会大打折扣。
05,总结
多格尼克记忆效应告诉我们,大脑喜欢有始有终,所以会格外对未完成的事情记忆深刻,这就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的由来。它可以应用在生活、工作、营销、广告等等很多事情上,但是却对渴望度不高的情况效果一般。
我是花丛闲述,让我们一起成为更美好的自己!你的点赞和关注,会让我开心好几天!
更多精彩干货,欢迎订阅官方公众号:花丛闲述(gh_49b3b551af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