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


【原文】: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 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释】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⑴野宿:住宿在郊外。

⑵行歌:边行走边唱歌,借以抒发感情、表达意愿等。《晏子春秋·杂上十二》:“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野哭:哭于郊外。

⑶微:暗淡低微。

⑷守岁:除夕习俗,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⑸乡音:家乡的口音。

⑹重(chóng)衾(qīn):多条被子。

⑺沐(mù):洗发。

【翻译】:

有人边行走边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两种声音都令我心中伤悲,远处的灯火夜空的疏星,渐渐地趋向暗淡低微。病眼睡不着并非因着守岁,乡音无人为伴我苦苦地思归。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知道冬霜重满是寒气,刚洗过头发觉得轻松,却感知鬓发又已变稀。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

【赏析】

以悲情起句,遣词造句处处含悲。“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残灯”、“孤舟”诸语,无不充满冷寂愁郁的色调,望而生悲。当然,诗人如此惆怅郁结是有特定的时空背景的。写作此诗时,正值除夕之夜。除夕是一年的终结,站在这个时间点上,不免让人心生岁月如流、人生易老之叹。苏轼说洗过头后,感到头轻发疏,就是这个意思,此其一。其二,除夕是合家团圆,共享天伦的最重要节日,但诗人却受命在外,远离故土,思乡之情、羁旅之意油然而生。其三,诗人彼时迁谪出京在杭州任职,是由于与改革派的王安石政见不合所致,命运多舛,仕途偃蹇的忧伤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一有机会就会喷薄而出。这种情怀在第二首诗中展露得更明显。万家合欢的除夕之夜,诗人独在异乡,饱受严寒,辗转难眠,触景生情,歌哭皆悲。不过,这首诗也不尽是悲情。末尾两句,诗人写他从残灯的一线光亮和小舟的一夜托身里,感受了一丝的温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谢它们,这就是苏轼的超迈之处了。这其实也是下文写自己的豁达乐观张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庐山砚人草堂记 桂相文撰 砚,文房四宝之首,文人之砚,犹美人之镜,最生亲傍。黄君爱和,生金星砚之故里,忧金星砚之未...
    庐山樵阅读 6,798评论 0 8
  • 雨水轻轻地、柔柔地洒在大地上, 冲洗掉人间地面上切脏乱地灰尘, 给人们带来清洁干净地感觉, 然而冰冷地雨水却不能冲...
    鹿是晗的甜美系阅读 216评论 0 1
  • 黄帝,五千年了,我终于复活,我们的账,该好好算算了! “姑娘,姑娘,醒醒,你没事吧?”一阵摇晃,我勉强睁开眼睛,头...
    天黎琉璃阅读 369评论 6 9
  • 做这份作业的时候时间所剩真的不多,在我读了三篇阅读材料量没有做出满意的作业以后,我决定去刷刷小密圈。 有时候思路枯...
    guyi20202阅读 191评论 0 0
  • 今恰逢雨季,受困于笼中,不得其出,也不得其家.随改为,雨中穿行,雨中长路漫漫,悟长路心得,些徐. 踏...
    木鱼无心阅读 1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