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也讲究“墨分五色”

书法点画线条中节奏的呈现,除了用笔之外,还有赖于墨色之助。


图片发自简书App

(蔡羽 行书扇面)

在酣畅淋漓的墨色氤氲中,书法家和画家一样,成就了一个气化流动、虚灵缥缈的艺术空间。在中国书法家看来,墨和气的关系十分紧密,墨的世界就是气的世界。氤氲,即“氤氲”,原指天地阴阳二气交感,孕育动荡和流动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也就是作为万物本原而又混沌未分的气的一种运动状态。墨的世界,之所以能幻化出一个生意盎然的世界,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化哲学密切相关。


图片发自简书App

(郑板桥 重修城隍庙碑记)

在书法中,墨气主要是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枯润对比、涨墨晕染等彰显出来。离开了墨色的浓淡变化、枯润对比、涨墨晕染等等、墨气则无处可见。书法家写字很重视调墨,调墨离不还水和墨,水是无,墨是有,水至清而无色,墨至纯而大黑,书法就是要在水和墨这“两端”的交融变化中,来展现那墨气的流动聚散,展现那些水墨淋漓和墨气氤氲的效果。


图片发自简书App

米芾《蜀素帖》

书法中的“墨分五色”观念,是在五行哲学的启发下产生的。中国古代哲人,根据阴阳五行哲学原则,将色彩归为五种基本元素,即青、赤、黄、白、黑五色。五色就是五行的表现,五色于五行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水为黑,火为赤,木为青,金为白,土为黄,以这五种色彩分别象征自然界和社会人类的各个方面,并组织成某种密不可分的关联结构,五色对应五行、五色象征五方、五色显示五德等等。受五行哲学的影响,中国人认为天有东、西、南、北、中五方,音有宫、商、角、徵、羽五音 ,物有金、木、水、火、土五行,颜色也不出于红、黄、蓝、白、黑五色。中国人长期将五色视为基本的色彩,所以清人沈宗赛说:“五色源于五行,谓之正色,而五行相错杂以成者谓之间色,皆天地自然之文章。”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董其昌 《草书千字文》

总体上看,在唐代以前,中国书法对墨色的要求,主要还是以浓墨为主,最经典的表述就是“一点如漆”。到了唐代,书法开始关注墨色变化。欧阳询说:“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孙过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他们浓淡适宜中和的墨色美。但在洇染晕化的宣纸使用之前,淡墨的妙处在绢素和麻纸上不容易体现,容易因淡而缺乏神采,所以,实际上用墨还是以浓墨为主,他们甚至希望墨色能数百年保全如漆,不至于洇化散脱。

而当水墨画“墨分五色”的观念进入书法之后,书法的墨色变化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富有内在节奏感和层次感的水墨洇化,在墨气氤氲之中展尽大千世界的奥秘。书法中讲究“一团墨气纸上来”,气不可见,而墨色的变化,帮助了气感的视觉化和丰富化,使不可视变为可视。毛笔能表现力量和节奏,但笔力是含于内的,没有长期的笔墨体验不容易感觉到;而墨的氤氲变化,可以在瞬间展开一个生气流动的世界,使气形之于目,引起强烈的审美愉悦。


图片发自简书App

(米芾 天马赋)

在书法史上,明末对于书法墨法的发展至为关键。董其昌、王铎、傅山等,更是拓展了书法的墨色境界,让人耳目一新。董其昌的书法,体现了一种玄淡素雅的墨色之妙;王铎、傅山用笔奇肆放纵、用墨大胆泼辣,涨墨渴笔,任情挥洒,天趣横生。

总之,从对墨色变化的探求,我们约略可以一窥中国书法发展的脉络轨迹:从抛弃朱色选择墨色,从浓墨传神到淡墨显韵,从浓不凝滞、淡不浮怯到水墨淋漓、涨于字外,书法的墨色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书法发展的时代特征。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羲之 兰亭序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用墨: 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 淡墨描远山景 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乾而近...
    郑辉贤国学艺术阅读 2,490评论 0 2
  • 国画用墨技法! 一、用墨: 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 淡墨描远山景 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
    管文宁阅读 4,413评论 0 2
  • 一、用墨: 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 淡墨描远山景 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乾而近...
    九卿逸墨阅读 2,532评论 0 0
  • /李晓松先生作品 一.用墨: 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 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乾...
    时代水墨阅读 3,480评论 0 0
  • 今天照例是假期值班,病人不算很多,但也一直到下午快6点,才把病人处理完,回想这一天,有很多工作其实是不用做的,但又...
    心动72行动阅读 3,40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