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什么是好学校
1、教育是与本能为敌的,教育是要提升人,而不是按人的本能来行事,不是按本能来思考,要把人变成一个有能力驾驭自己本能、超越自己本能的高级族类。什么是文明?文明就是有高于本能的东西。
2、十九世纪德国打败法国,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德意志民族的崛起在小学老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一百多年后当中国的学者在德国的一个边缘小镇上,看到十九世纪的德国教学挂图:世界地图,一个德国小学生就知道万里长城是什么样的,知道世界七大洲,基本的科学常识。他们看到了当时保存下来的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看到这些后,我们就知道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3、小学课本,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代表着一个民族文明的底线。这句话曾经被媒体广泛引用。为什么说是“底线”?如果说,我们的文明高度是由最顶尖的知识分子决定的,那么在底线的意义上,一个民族整体的文明水准则是由所有的中国人决定的。所有的中国人受到一个什么样的小学教育,这个民族基本上就是什么样子。
4、从孔子以来的教育实际上是比较单一的经典教育,经典教育只是提供了一个维度的教育。我不说这种教育不好,他有他的优越性。也包含人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人文教育,四书五经:经典阅读加上诗词歌赋,从小就受到伦理的,审美的熏陶,但是几千年下来,到了清朝一九零五年,废除科举制度那一年,一两千年来中国只是在原地踏步,一直只有这种单一化的经典教育或者说人文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世界的脚步了,当时整个世界的教育,正是我们今天普遍接受的欧美教育,这套教育从古希腊发源出来的,它的核心是科学教育,不排斥文史哲教育同时加上公民教育,教育实际上三大板块: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和公民教育。
5、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最终价值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也想过很多年,但至今没有想得特别明白,粗浅理解,我们的教育,提供的是“常人”教育,“常态”教育,而不是“天才”教育,非“常态”教育,学校只担负一个使命:培养普通人,不担负培养“天才”“超人”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普通人,成为在精神上健全的人,成为文明社会的正常人,从这个意义来说,学校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而且应该是以普通人为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
6、我和年轻人说“读书”这件事的时候,常常会想到,这样一番话:说读书有什么用,这本书考试都不考的,读了干什么,你读那本书,也不考的,有什么用?是的,没有用,但是,也许在十年后,20年后甚至30年后,少年时代读过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会在你脑海里跳出来,或者,在你做某一件事的时候突然跳出来,这是什么呢,那就是一条神秘的线索,这条神秘的线索,像天罗地网一样,埋在你生命的深处,某天他就会跳出来,这就是你的人生,就是你的精神世界。
7、如果没有早年的阅读,当你在以后的人生中,想要做某一件事的时候,没有线索可以拎,因为你的生命中,没有布下像天罗地网一样的线索,当时布下的时候,是没有用的,你不是有意的。
8、你不知道李白,不知道曹雪芹,不知道屈原、杜甫,不知道鲁迅、胡适,你就没有办法让自己在文化上变成一个中国人——你只能是物质上的中国人。一个人在这个时代生活,他在精神上需要两个证件,一个是中国文化的身份证——这是指你身上中国文化的元素,另一个就是全球普世文化的护照,你要知道自希腊文明以来整个文明的脉络。你有了这两个证件才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现代人,大致上可以跟这个时代构成一个对应的关系。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你虽然活着这个时代,但实际上和这个时代是很远的,你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一个很小的世界。
9、民国的教育是成功的。一个时代不能因为它是乱世,就说它是失败的。诸子百家不是产生在秦始皇大一统的中国,而是产生在春秋时代。民国,是中国的乱世,但是在教育上走出了一条真正融合中西的道路,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本土化,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不仅享受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最优秀的文化,同时能享受来自全球的最优质的那些资源,这就是民国时代曾经做到的。
10、今天,我们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有可能做得更好的,中学可能难度更大。毕竟小学还是能给小学生做一些“无用的”事情——无用的事情,恰恰是最有用的;那些有用的,恰恰是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