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迷这风浪,永远二十赶朝暮。
当父亲节撞上我的生日,我还没来得及和父亲说上一声节日快乐,爸妈一大早就给我打电话,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让我去买点好吃的。
这句话我听了好多年,今年也不例外。
小时候,农村家庭里面的孩子,很少很少有过生日的现象,至少在我小的时候是这样的。
后来离开家去上大学了,爸妈却开始格外的在意起来我的生日,还没到生日的时候就给我打电话,生日当天依旧会给我打电话,万年不变的一句话就是:今天是你的生日,记得去买好吃的。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开始怀念,不过生日的那些年,因为至少有一点,爸爸妈妈都在身边。
我们越长大,就开始在意各种各种的细节,以及仪式感,可是我更在意小时候在爸爸怀里撒娇的样子,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调皮捣蛋的钻进爸爸的怀里,结果爸爸没坐稳,差点倒了下去,就顺手把我们家衣柜的玻璃打坏了,妈妈就把我和爸爸整整骂了一下午。
后来破旧的衣柜被搬上了三楼杂物间,那块玻璃依旧是坏的。
前几年格外迷恋一首歌:《父亲写的散文诗》,歌词里面的:庄稼,露天电影,以及破旧的缝纫机,这也是我关于童年的所有回忆。
评论里面的一句话,让我至今看到都会热泪盈眶:“人最大的悲哀在于,拿着爸妈提供的物质,学着他们不懂的知识,见识他们没见识过的世面,体验他们没体验过的人生。到头来,却嫌弃他们如此笨拙。”百善孝为先。
今天早上妈妈和我说着话的时候,爸爸突然凑过来说:女儿,把你最近的照片给我发几张过来,我和你妈看一看。
挂掉电话,我就发了好几张照片到爸爸的短信里面,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和爸爸的永远的约定。
好像开始从上大学开始,父亲打来电话就会说,女儿,有空就把你的照片给我发几张,每年过年回家,爸爸的相册里面都是我发给他的我的照片,我的爸爸没有散文诗,他的手上只有厚厚的茧,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是老程从来没有饿到过小程。
小时候,幼稚的我以为妈妈偏爱弟弟多一些,可是,只要爸爸在家就一定会给我明目张胆的偏爱,让我的虚荣心得到了小小的释放。
前几天和很久很久没有见面的闺蜜一起吃饭,吃的是什么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坐下来聊聊天。
越来越觉得,成年人做的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个闺蜜在山东工作,结束了一年的实习以后,现在准备换工作,准备开始人生新征程。
另外一个,还在一个劲的学习中,学医漫漫五年人生路,去年考研失败后,今年准备再战,开玩笑说,这几个月你们就给我打电话,我打算卸载微信微博QQ了,这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是作为朋友的我深深的明白,她这句话的份量,以及背后下了多大的决心。
在我的印象中,她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做实验,要不然就是背书,毫不止境的背,读,记。每次发消息都是好几天以后都回,回的第一句永远都是:最近要考试了,在复习,在考试,在背书。
我问她,从来没有想过毕业后,换个专业嘛?
她回答我:以前想过,但是现在丝毫没有这个想法,当我妈妈病重的时候,我心里就暗自下了决心,我想再冲一次,再拼搏一把,我想考研,我想继续学习,我争取以后出来不当医生,我争取以后把我所学的知识,继续传承下去。
那一刻,我望着她,说不出来话,在我眼里她是这么的优秀,这么的光彩夺目,同时她也是极少的年轻人当中牢牢抓住自己梦想的人。
我们吃完饭,天气太热,不知道该去哪里,就找了一个有空位置的地铁站下车,坐在凉椅上,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
我向她们倾诉,好像我从上高中,上大学,以及工作的这一年,再也没有交到像你们这样的“好朋友”。
我有时候就在怀疑,是不是我自己人缘不好,或者性格有缺陷,怎么就再也找不到我心目中定义的好朋友了呢?
她们回答: 我们也是这样,因为大家各忙各的的,都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关心你。
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的就是年龄以及时间,又长大了,你看我用的是又,记得小时候不止一次的在日记本里面写道:我要快快长大。
愿长大,落落大方,枯木逢春,不负众望。
父亲节过去了,小程的生日也过去了,但是希望父亲身体健康,希望小程不念过往,不畏未来,生日快乐。
祝你们早安午安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