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中职班的班主任,尤其是最近的这一届班级,我想有很多老师跟我有同样的感受,班级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难于管理。
读了陈老师推荐的《非暴力沟通》,心中的许多疑虑也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本书的整体框架如下所示:
让爱融入生活 什么蒙蔽爱? 区分观察和评论 体会和表达感受 感受的根源 请求帮助 用全身心去听 倾听的力量 爱自己 充分表达愤怒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重获生活的热情 表达感激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均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今天我就来说说,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层面,以供各位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层面:凭借传统感官的经验,管理者学生
我们很小习惯于家长、老师对我们说是或不是,他们认为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无形之中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准则,所谓对的准则。以至于我们慢慢地形成了这种思维,按照我们的思路进行着着我们的思路,以至于很多事我们和学生沟通起来被动,甚至于我们所谓的好心在他们那里没有得到认可,最后可能还撞得头破血流,出力不讨好。
比如:做值日,每天都有安排好的值日生,那做不好卫生肯定会被检查的扣分,影响班级考核,班主任知道了,会批评这个学生,不管你是什么原因,我不听你解释之类的话,你为什么不做好卫生,轮到你做卫生了这是你的职责。再比如,上课时候不能睡觉,要认真听课,被班主任巡视课堂时发现到了,又是一阵数落,大道理摆个不停。我想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绝大部分的学生左耳听,右耳就出去了,自然没有达到我们说教的目的,总会说,我苦口婆心,谆谆善导,学生怎么不领情,烦死了,学生反而在课后会和其他学生摇头摆尾,随他去,爱干嘛干嘛去。
第二层面:从发生事情中,反思自己的策略、方法是否得当。
再比如我们上面的打扫卫生的事情来看,当老师的得知卫生扣分了,自然心中是不悦的,扣分已成事实,那怎么办呢,才能不能继续扣分呢。那稍微聪明的班主任就会想:这个学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生?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的卫生会扣分,怎么样处理才能让这个学生坦然接受而又不失班主任权威呢?那么我想,这就体现出了因人而异,因事而而已来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基本体现出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寻求解决问题的溯源,其实仔细想想这不过是传统经验的升级管理,或许基本解决问题,但很难长治久安。会让学生感到疲惫,进而最终可能还是要失去管理的意义。
第三层面:要充分挖掘事件背后的理论支撑和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人是一个活着的有机体,思想和行为是不停的变化的。但充分挖掘这背后的理论支撑,尤为重要。学生为什么不好好值日。我们从非暴力沟通中或许找到了答案。观察着你的观察,感受着他的感受,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提出你中肯的请求。如小火烹制,慢慢煎熬,会烧制出可口的菜肴。基于此,你会找到类似此类事情的一般规律,从而很好的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动向,管理者班级的每一个需要被管理的个体,求同存异。把每个学生用爱心善良的对待,体会着他的痛处,感受着他的需要,用心去倾听,中肯着表达着自己的请求,以四两拨千斤的担当去解决问题,利用和提炼理论的高度,方能有的放矢,搞好班级管理。
第四层面:可以说是为妙,为真,为实
积极打造班级管理的内涵与价值。建设班级文化,即为我们的信仰,也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的素养。充分打造班级共同管理命运体。这是一种升华,一种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实践基础上,并在各位同仁的高度上提炼升华每一个自我提升的班主任以最好的借鉴。
阅读书籍应该是每个老师每一位班主任最大的快乐,我的非暴力沟通还在继续研读过程中,这本书让我获益良多,我需要再次品尝这其中的韵味,我从陈老师等各位大咖那里学习了捷径,学会了继续好好读书原来是那么快乐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