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在2017年之前我还曾经无志,当时并未觉得无志,因为那时的志向就是赚钱。
人的焦虑就在于把欲望当做志向,把赚钱当做理想。我那时就是这样,非常的焦虑,攀比心很强。直到生意失败,才开始思考:我人生的路在何方?思考这一辈子究竟该怎样活?
无意中接触到了传统文化。看到《了凡四训》中讲:“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 当时就一股热气涌上来,我也想做大丈夫,我也想不枉此生,我也想成为百世可师之人,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就能活出别人的几辈子啊!
冲动过后,又想想觉得很可笑:就自己现在这样,还想百世可师? 但是自嘲之后,也觉得未必不可能。阳明先生说:“做圣贤是人生第一等大事。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虽未必能至,但心向往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所以不管怎样,是自嘲也罢,别人嘲笑也罢,先把这个志向立在那,最终的方向就是这里。
因为有了这样的志向,我也坚定了学习传统文化之路。虽然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一直很穷,但内心的充盈却是从未有过的。
我也曾迷茫过,认为自己太极端,我也曾不断燃起过想要尽快赚钱的想法,曾经也有不少朋友介绍其他行业赚钱的机会,但因为可能会远离我的志向,最终我选择了放弃。而我希望在坚守理想和赚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为没有经济基础很多事情都无法做。
有时觉得自己的志向很空,那时常常思考:颜回何以能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或许是他把得道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而我似乎缺少了这种迫切心,时常在“道”与金钱以及欲望的追求中摇摆,时常在境遇中为环境和世俗而摇摆。
这个圣贤之志的地基其实并不牢固,我也担心有一天自己会迷途。
之后接触了非常多的家训家规。发现那些能够传承几十代,几百代的家族,皆因为有好的家风,有圣贤人物的榜样作用。比如孔子家族,颜回家族,曾子家族,范仲淹家族,曾国藩家族。可以说一人成圣贤,后世福泽绵。所以我想想,其实当我立定圣贤之志后,不仅仅是在活这一辈,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可以福荫子孙后代。
历数那些历代有权有钱的,没有一个能够把权和钱一直绵延传给后代的,包括皇帝在内。皇帝的家族甚至往往还不如那些高风亮节的家族传的久远。孔子家族传承超过2500年,所以人们说:铁打的孔家,流水的王朝。
立志圣贤,去做圣贤,可以福荫子孙后代,这是一个规律。你可以不信,但很多家族的例子都证明了,这绝非虚妄。
最近在研读《孝经》,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在过往,我对孝的理解停留在:孝养父母,对父母和颜悦色,能够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觉得这就很好了!但看到这句话后,其实自己离终极大孝还差得远啊!
立身行道,显父母才是终极大孝。
通过无志到有志,再想到父母以及子孙后代,都更坚定了立志圣贤,终身不移。
其实最后发现立志圣贤表面空虚,实际都是关乎自己,关乎自己的家族。不仅是关乎现在,而且关乎未来!
所以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即便有一天此身不存,但希望思想和精神能永驻于世。
从远古到现在,已经有太多的圣贤做到了,并留下了清晰的脚印,而我们只需要步履坚定的追随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