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明发源地成因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古代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主要有以下三个,它们分别是: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两岸、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周边和古代中国的中原平原。
那么,古代农业文明究竟为什么会发源于上述三个地方,是纯粹基于偶然的因素,还是必然呢?我们来一一分析。
首先是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两岸,为什么这里会成为人类第一个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呢?因为当时尚处于石器时代,人类手中的工具都是极其简易的石制工具。而利用这些简单的石制工具,只能够开垦那些土质最松软的耕地。
而只有尼罗河两岸恰好满足这一条件。在雨季时,尼罗河水流暴涨,古人类为了避开洪水,于是迁移到尼罗河两岸边的沙漠之中。
等到了旱季,河床变窄,在雨季中被河水浸泡的河床裸露,同时河流从非洲中部带来的火山灰和腐殖质沉淀到裸露的河床之上,成为了极其松软和肥沃的耕地。
古埃及的农民便可以在旱季到尼罗河裸露的进行垦殖耕地,古埃及农业文明得以形成。
其次是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两河流域”,顾名思义便是两条河,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条河在地理上形成环抱的态势。
在雨季,两条河周围的大部分地区形成浅沼泽,而旱季便形成了最松软、最肥沃的耕地。这缔造了古巴比伦的农业文明。
最后便是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指的是现在的山东、河南等地区。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在数万年前,中原地区并不存在,泰山不过是中国近海的一座孤岛。
中原的形成是由于黄河河水的不断冲刷,使得陕北地区黄土高原形成持续性的水土流失。黄河湍急的河水裹挟着黄土高原上巨量的细微泥土颗粒,一路西下。
而黄河河道到达现河南西的地界之后,地势突然变平(中国的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因此黄河从西往东水流湍急),黄河的水流随之便缓。从黄土高原裹挟的细微泥沙便逐渐沉积下来。经过数万年的时间,为中国创造出了一片土质极为松软的中原平原,为中华农业文明奠定了基础。
而另一方面,为什么在那些自然气候条件远优于上述三个地区的区域,却没能够率先产生古代农业文明呢?比如中国的江南地区,欧洲的环地中海地区。要知道,这些地方的气候可比尼罗河地区和中原地区要好很多。
事实上,这还是由于环境的因素。正因为这些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导致树林生长茂密,使用石制工具根本无法进行农业垦荒。因此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仍然只能够选择狩猎生存的方式,此时农业文明尚没有产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