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本文无任何城乡歧视
写下这个标题,我已经在乡下呆了三年了,从当初的豪情壮志,到现在的随波逐流,我似乎已经习惯了人们印象中悠闲宁静的乡野生活。
我猜大伙想象中乡下生活是十分舒适安逸的,如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唱的那样:扛把锄头在肩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歌唱,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调,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啊,多么美好。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农村大部分已经实现机械化,我那些可爱的乡亲们一年到头在地里劳作的时间大概就两个来月,大部分时间就是等待农作物成长,期间稍稍管理一下。(我们这里人多地少,每户人家大概也就几亩地,而且只种水稻。)所以他们有大把大把空闲时间。那空闲时间他们干什么呢--除了出去打零工的,唯打牌耳。所以我们这里麻将馆棋牌室特别多。我不知道中国其他的乡村怎么样,希望我们这里只是个特例。
回到文题,我为什么觉得年轻人应该去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里,闯一闯,源于我的身边的同事和朋友。
小周姑娘,本科毕业,英语专业八级,大学后参考了大学生村官并成功入选。在我们普通大众的眼中,也是个不错的、有能力的姑娘。三年后,大学生村官满期到任。姑娘预先考取了当年的在编教师,成了一名光荣的乡村教师。小周姑娘开开心心地上课下课批改作业,一切似乎一团和气。直到某次校长大人火急火燎地跑办公室问今天上级要来检查,该准备好的资料都准备好了没?小周姑娘一翻白眼,你又没叫我做!校长大人当场脸色就不好了,也许是看在她新来的份上,并没有发作,只是吩咐小周姑娘赶紧做好准备。事后有资深教师点拨小周姑娘要有眼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小周姑娘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校长不点名的工作一概不理。反正进了这一行,拿的是铁饭碗,校长无权开除人员。如若小周姑娘是在私企,她的结果会如何?如果是在竞争激烈的北上广,她的结果又会如何?我没有多想。
小明先生,嗯,是真的叫小明,年龄30+,已婚已育,老婆在离家两小时车程的市里打工,小孩8岁。小明先生做什么工作的呢?反正我认识他以来就没见他工作过。用老人家的话来说就是不务正业。今天三朋两友吃吃喝喝,明天呼朋引伴玩玩乐乐。老婆怎么办?她自己在赚钱呢!孩子怎么办?有老婆有爷爷奶奶带呢!那爹妈怎么办?他们现在还能动,不用赡养!诚然,小明先生摊上了一个好老婆,有一对好父母,乡下安逸的生活让他觉得“一世安稳”。好想对小明先生说去大城市看看吧,看看那里的灯红酒绿,看看那里的积极向上,至于能否唤起他前进的念头,一切未知。
写这篇文字,并不是说城市就比乡村好。只是觉得年轻人应该去拼搏去奋斗。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青年,创业什么的过于漂渺,去城市打工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提到大城市的时候,脑海里闪过的是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匆匆而过的脚步,背影,噼里啪啦的键盘声,不绝于耳的电话铃声。我想经历过紧张的生活节奏,体会过分工合作的担当,看到过繁华的模样,只要你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你的格局会不同于其他村民,因为你的内我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