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下定决心开始为实现27岁那年的梦想而脚踏实地的努力时,我对自己的社交媒体(QQ空间、微博、微信)进行了大清理,主要目的是去摘录我以前在这些社交工具里中收藏的句子及文章。而这一清理,让我无心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往五年的一个重大人生阶段。
“1Q2W”这三大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日常必备,而我则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才拥有。整理之后才知道自己的QQ空间是从2010年的8月开始使用,第一条微博则在2012年的3月开始发表,而微信朋友圈的足迹则开始于2013年的2月。但正是这些自媒体,承载了我从十八到二十三岁的五年时光――那段最美好、最优秀、最动人的年月。
18―23,这弥足尊贵的五年,我到底都用来干什么了呢?为何我到现在依然平凡无奇、一无所成?
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中写到:“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本上相当沉闷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当我翻动一条条微博,回忆那背后的一个个心情时,我才发现他这句话说得那么深刻有哲理。
2010年,我18岁。
刚征服人生第一座险峰――高考,正式迈入大学,开启一个全新的里程。高中三年我一直很努力读书,努力到身边两个超要好的朋友谈恋爱我都是毕业了才知道,真的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践行到底。但是高考成绩并不如人意。因此,复读与三类大学之间,我考虑到家庭经济情况选择了“曲线救国”,先念专科,再升二本。当时的我,也不知道选择对不对。
2013年,我21岁。
从第一所大学毕业,顺利考入梦寐以求的二本院校。回想起那段时间的复习就如同考研一般煎熬,但很有冲劲,因为那是我三年来的终极梦想。毕业之季,升学深造与就业之间,我选择了圆梦――本科梦。当时的我,一心执拗,没有人能告诉我如此选择的结果。
2011―2012
这中间两年,我考了几大必备证书,几乎逢考必过;我爱上了旅行,去了不少地方;我专业第一,表现优异,拿奖拿到辅导员暗示我主动放弃以便给其他同学留点机会;我开始了写作,给班级里34个孩子每人写了一篇2000字的回忆;我做了班长,策划了很多活动,那最终成为每个人集体的大学念想;我体会到了爱情,也爆发式的开始成长,虽然最终没有在一起,至少为自己当年的勇敢而欣然鼓掌;同样的,我收获了坚不可摧的友情,所谓的“闺蜜”也是形成于这两年,那是除开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外最亲近自己内心的人。
那两年,是我五年里,最充实、最鼎盛、最有干劲的时光。
2014,是我最单调、糟糕的岁月。
除了打工就是打工,那种为钱煎熬、同学隔阂以及不愿再为集体付出的日子,我就在时光马不停蹄的脚步下过了过来。
2015年,我23岁。
从本科院校二度毕业,顺利拿到学位证,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二甲证书、优秀在校大学生和优秀毕业生证书。却因0·02分的差距错失一等奖学金,不能对外号称“专本期间年年一等奖学金”以及始终没有下定决心把CET-6给拿到手。此时,再度面临考研深造与就业间的抉择,我在图书馆花了一个下午,在稿纸上结合自身性格、权衡了利弊,最终选择迈入社会。这一次,我觉得自己没有选错。
这五年,看似我过得不错,可是,真是这样么?那为何我到此一无所成、一无所长、一无所望?
亲爱的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对此困惑不堪、急不可耐?如果我没有心血来潮整理我的过去,没有静下心来看以往每一条心情,没有认真总结反思,我将不能给予你答案。而现在,我将自己坦荡的剖示给你看,很快你就能知道答案。
我的18―23岁,或许在你眼里,我起码是“看起来很优秀”,但你所不知道的是,我有太多重要的东西没有做到。
我没有努力付出的去掌握外语,特别是口语。这五年来,我总是把单词背的断断续续,却从没把他们用在句子里。也只有到了要考级的时候,才会把阅读拿来念念,始终下不定心狠抓口语。而外语的重要性对求职找工作有多少分量,想必我不说你也了解。因此,当我14年在外企实习时,我不禁为自己的口语脸红。
我没有竭尽全力、选对方向。周宏翔在《我只是敢和别人不一样》中提到了“王爷”的故事,中间有讲诉“王爷”大学期间到处蹭课,以至于两年后自己的第二外语水平已经达到可以与老师流利对话的程度。而我呢,忙碌于班级活动、考一些我自己最终也没有用上的所谓“就业必备证书”。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过去的五年自己不懂,而此时的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
我没有想尽办法用钱去学习赚钱的方法,而是把时间用在了超市促销的兼职上。曾有一高中同学也有着与自己相同的“曲线救国”的经历,但我俩最终结局大有径停。他本科最后一年发现互联网SEO很不错,花了5000元报班学习,后来出师组建了一个学习分享论坛转了15000。而我,第一年本科的所有周末我都“贡献”到了武汉各大超市里,一年下来除开寒暑假也没有挣到5000,更不要谈学到什么超市管理、零售管控的屁话。思路比出路更重要,正确的思维才能决定自己以后是在外企拿五六千的工资还是在小企业做着狗一样累却只能拿二三千的薪水?
我没有钻研专业,系统掌握知识。有多少人此刻敢跳出来说自己认真听过每一堂专业课,私下认真系统的总结了专业理论知识?现在的我回想大学五年,同一个专业,但是专业知识却只能零星想起一点。我不知一个企业该如何调研市场,该怎样分析消费者行为,该怎样对自己的商品进行定价。我没有办法对当下某一大品牌的市场行为进行深入点评,没有办法理解阿里集团战略背后的用意,我甚至不知道白酒“江小白”是如何铺天盖地的打开市场。我只能说,老师对不起,你教的不够实用,而我自己也不够努力。
我没有尽情阅读,坚持创作。微博大V“十点读书”曾在大学四年使劲读书,毕业后,陪他一起走出校园的出来毕业证与文凭,还有他那200万+的读书笔记。而我,尽管也爱读书,可是到现在始终想不起来过去的这五年到底那本书对我的影响最深。以至于我曾在深夜对自己说“难怪你如此浅薄,只因经典读得太少”。而谈起我所热爱的创作,我一篇写给闺蜜的纪念随笔,从2012到现在,只完工了三分之二。我五年里写过的、文笔上得了台面的、具有较深内涵的文章,总和不及我这两个月以来三分之一。不说五年前开始,就假设我是从2012年开始坚持写作,毕竟也是那时候许下了27岁时的愿望,不写多,一个月完成个10篇,到现在也该有360篇稚嫩的文字堆在我的空间博客里了吧?坚持的力量有多骇人,只有坚持过的人才知道。
我没有参加社团发展兴趣,也没有广结朋友聚集资源。五年来,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也没有一技之长。当身边室友一曲笛子独奏获得掌声时,我在底下默默鼓掌;当同班同学吉他独奏已经有模有样时,我在辅导员办公室里整理着表格;当身边好友已经在学生会混到部长认识了许多外系同学时,我还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勤劳耕种。我不擅长讲笑话,不看流行综艺;我不主动约人吃饭,不聊娱乐八卦;我不敢于人前展示,不愿主动结交他人。因此,我时常觉得自己朋友圈太小,自己除了读书考试什么都不会,以至于一度为此焦虑迷茫。
我没有坚信自己,选对行业。一直以来,我都不够自信,我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的优势,却能数出自己几十个缺点。我总能明白内心有何问题,却总是找不到方法去解决或改善。我总能在与一个人聊天后发现她的优点,然后觉得自己怎么就不如对方。我总能觉得别人足够厉害,而自己要什么忙什么拿不出一点特长来。我内心明明喜爱旅游行业,却在等待面试通知时,抵挡不过内心的质疑与焦虑,害怕他人眼中优秀的我找不到一份他人眼里很棒的工作而草草决定了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将自己“奉献”在没有热爱之感的某行业的某个初创业的公司里,得不到发展、指导,也明白不了自身问题的核心所在。
我没有及早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从我开始第一份工作的一个月起一直到离职,“浮躁”两个字跟了我半年,就像烙印怎么也甩不掉。浮躁、心急、总是想尽快看到结果、不知道如何入门去做某件事儿、没有梦想找不到热爱、想做的事如学习PS迟迟没有付出行动好像总有其他的事情占据着时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明白如何在职场自我成长、想不到老板要我做的某件事儿背后的深意、总不能把事情做到完美……2015的大半年,我始终静不下心,始终觉得自己全是问题,以前那个外人看着不错、自己看着有激情有梦想的自己怎么就找不到了?为何自己如此不开心?如何自己如此焦虑未来?因为,我一直没有想过“我是谁、我为何而来和我将去往何处”这个命题。
这些最该做到的我都没有做到,那么这几年我的关注点到底在哪里?
1、自我励志。我总通过别人的鸡汤励志自己,却没有真正想成为故事里的人物去励志别人。好在现在明白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竭尽全力,只是看起来努力而已。
2、如何做好自己以及成为受人喜欢的好姑娘。我们大多平凡的人总容易受人影响,一旦他们说些什么,自身敏感脆弱的心必将兵荒马乱。所以,我们总渴望有人拉我们一把,告诉我们该怎样正确的做人、做自己。
3、思考未来。工作、爱情、房子、梦想、深造……我们还没有过好现在,却已经考虑到了很久后的未来。基础都没有打好,又怎么可能盖起来高楼大厦?所以说,想太多是病,得治。
综上所诉,之所以我五年来依然一无所成不外乎为:目标不够清晰、努力不够脚踏实地、反思得不够彻底、思维不够灵活和格局不够广阔。或许是受当时年龄和心智的影响,但好在年岁与阅历有所增长,我已不再是当年的自己。
所以,现在的我,要开始花费1年的时间把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进行改变。不管将来,做好现在,下一个五年,我已做好了准备,那么你呢?
亲爱的你,你是不是该开始和我一样,思考:24―29岁,你想送个什么样的你给30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