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看着自家老爸盯着几张白色的纸眉头越皱越深,我好奇走过去看看,之间上面映着熟悉的姓名、地区、家庭住址等,难怪自家老爸一回来就皱眉头,原来是追电费的表,现在想想以前跟爸爸追电费时有几个老顽固,没交电费有理了张口闭口就是骂,蛮不讲理自己不交电费还给差评想想就来气。
想到这里,再看看供电所叹了口气。我还真是多管闲事,我主动帮他分担一半应该不会有事的,说干就干趁老爸午休时拿起电表按上面的电话号码打座机,想了想上次的经历不由得气自己一把冷汗心里在默默的祈祷着,希望不要遇到老赖,也不要遇到一个拿着家长手机玩的小孩子。
我拿起电表按倒数第一张按上面的价格来判断先从价格的高低来判断该追哪一个,到上面有个200接近1000多元的可以判断是门市部,因为只有门市部的耗电量才会这么大再加上门市部每隔半年多就要换一家,所以电话是打不通的可能性会很大,所以要追就追70接近80多的,因为这多半是年轻人的耗电量而像那种一两元的,是老年人的耗电量,所以呢,可以先用手机垫付 。根据自家老爸传授的经验,追了大概一个多小时而一个多小时,不是被骂,就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子说不知道,要么就是关机。
看着剩下的几张电表想想虽然这样不道德,但是按照规矩应该要停人家的电,看着手机上的任务算来算去已经接近了一万多,想一想还是挺自豪的,还有一万多没有追到但不过剩下的都是门市部,所以还是比较好追的。想到这儿就跑到老爸的宿舍把分类好地区的单子给他,按上面的价格和门市部的数量来算,我们先去啤酒城2再到啤酒城1、中心街,最后再到澄溪城中花园。到了啤酒城的时候我们进了一个狭窄的小道而小道两边的墙壁上有许多电表,而电表的塑料盖子下则写着每个用户的名字,按照上面的名字一一对应找到对应的就把中间的螺丝拧开,再把塑料盖子抽出关掉闸门停他家的电,再把三根电线那边的螺丝从新拧紧,不让电露出,最后把塑料盖子盖上,再重新把中间的螺丝拧回去,如果三根电线有点黑的话,那就代表电线已经烧焦了,还得把电线拔掉拔掉时还不忘带上防电手套,不带也可以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得带上,免得被漏出的电流电伤。
电工的福利虽好,但工作量也大。难怪马上西女到公司一年的免费让员工去旅游的日子,但老爸的眉头还是做的那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