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赠尔长梦照古今

写作||赠尔长梦照古今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作。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赠尔长梦照古今

李商隐曾在巴山夜雨里写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将孤独与期冀织成永恒的诗句。若梦能馈赠,这何尝不是他将心中最澄澈的梦境遥寄给千年后读诗的我们?梦之赠予,岂止是睡乡迷离的虚幻片段,它更是心灵深处最珍贵的精神火种在时间长河上的传递。

赠梦之举,首先在个人之间架起灵魂共鸣的桥梁。杜甫晚年漂泊孤舟,却仍不忘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宏愿化作诗句赠予苍生,这赤诚的梦境如星火,照亮无数后世寒士的心房。而李商隐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更似以心血凝结成的永恒梦境,引得代代读者在共鸣中与之同悲共喜。梦的赠予,正是心与心在浩瀚宇宙中寻到彼此的回声,在无尽的幽暗中相互认出、彼此温暖。

精神之梦的慷慨赠予,更在民族血脉中绵延,滋养着整个族群的精神根系。屈原行吟泽畔,以《离骚》中“路曼曼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赠予华夏子孙一个永不沉沦的梦境。文天祥被俘之后,以“臣心一片磁针石”的指南梦守护心中不灭的信仰——这赤诚的梦,至今仍如精神旗帜在民族的星空高扬。这些精神之梦汇集成一个民族灵魂的基因库,成为我们共同生命最为深沉的底色与最坚韧的支撑。

而今日,当“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铺展于前,我们更应深刻体味:这不仅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前人慷慨赠予我们未竟的梦境。它并非凭空而起,而是由古往今来无数慷慨悲歌的梦层层托举而来。秋瑾以“一腔热血勤珍重”的碧血丹心为后来者铺垫了道路;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理想如灯塔指引着长夜的航程。我们今日的奋斗,既是在用心血延续那由历史深处递来的梦境,更是以崭新创造为未来馈赠更璀璨的梦之华章。

当某日我翻动泛黄书页,读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那穿越千年的梦骤然照亮了我的现实。此梦已非屈原独有,它成为我精神宇宙的星辰。于是方悟:所谓赠梦,绝非神秘莫测的幻术,而是人类精神最为慷慨的彼此照亮与永恒托付——唯有在这无私的馈赠与虔诚的传承中,渺小个体才能汇入不朽的文明星河,以心为舟,以梦为帆,永远航行在人类精神那浩荡不息的壮丽长河之上。

这赠梦的涟漪,终将荡漾成照耀古今的月光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