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您新禧,您多礼,一手的面不搀你,到家给你父母道个喜!
老北京的民谣唱出了以前对春节的期盼。
一年结束了,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对联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问也蛮大的,你拜年时只要一看这对联你就会知道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希望和打算。
大年三十就是除夕夜了,除夕夜吃饺子三十下午奶奶和妈妈在厨房张罗大鼓:做饺子皮、剁肉馅、包饺子……忙得不亦乐乎。我担心奶奶累坏了,便主动请求帮忙,奶奶心疼我,但经不住我的请求,答应了。
我吃过饺子,看过别人包饺子,自己擀过饺子皮,却没有自己包过饺子,这回我可得大显身手了。我随手拿了一张饺子皮,用勺子舀了满满一勺肉馅放在饺子皮上。我心里十分得意:嘿嘿,没学就会,天才啊!正在我得意非凡的时候,那肉馅就像个不听话的孩子,让我束手无策:当我把左边的皮捏好,肉馅从右边钻了出来;等我捏好右边的皮,肉馅又从左边逃了出来。这可让我为难了,怎么办才好呢?我左思右想,伤透了脑筋,还是一点头绪也没有。
正在我疑惑不解的时候,妈妈看到了我这般模样,无奈的说:“我的闺女啊,用脑子想想,少放点馅儿,不就不会多出来了吗?”说得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找妈妈说的,放回一半肉馅,包起了人生的第一个饺子。大功完成,但是不太对劲,因为我根本不会捏饺子的先后顺序,包的就是个“四不像”。奶奶在一旁耐心的教我,可是我怎么都学不会,凡是不能强求,这是没有办法的,我包的“四不像”只好自个儿吃了。
我虽然包得是四不像,但这是我第一次包的饺子,它凝聚了我的心血。嚼着它,这碗“四不像饺子”别提有多好吃了!
我们吃完饺子就坐在奶奶的炕上看春节晚会,今年的春节晚会伴随着刘谦的魔术奏响新一年的乐章。新的一年我也有个新的希望,希望家人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每天的我都会快乐,记得微笑度过每一天。
除夕晚上,大门在天黑之前紧紧关闭,等到零点时分,爸爸就会搬出一串长长的鞭炮,拆下来绕在长竹枝上,然后架在墙上,用香烟火点着,“噼里啪啦——”伴随着浓烟,慢慢将长竹枝举起,一直提到外面直至鞭炮放完,此时,大门便不可以关,为的就是等到好运到来,财神爷到来……
啪啦啪啦,噼里啪啦,哗哗——
放完鞭炮回家,在吃饺子之前,晚辈们要给长辈磕头,而长辈们早已坐在炕上等待着了。
我们在家堂轴子前一边磕头一边大声地报告着被磕者:给爷爷磕头,给奶奶磕头,给爹磕头,给娘磕头…… 长辈们在炕上响亮地说着:不用磕了,上炕吃饺子吧!
晚辈们磕了头,长辈们照例要给一点磕头钱,一百或二百,这已经让我们兴奋得想雀跃了。
每每此时,全村同时就是响起震耳欲聋,此起彼伏的长长鞭炮声“开门”,相传,谁家的鞭炮越长,越响就表示今年越顺利。
就这样噼里啪啦的声音会一直延续到天亮,有些人的开门时间不同,所以基本后半夜都不用睡觉,鞭炮一响,接着就是有人路上走过,去每家每户拜年。
除夕晚上听奶奶说起以前过年的样子是这样的“退回去几十年,在我们乡下,是不把阳历年当年的。那时,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春节才是年。春节是一个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节日,春节一过,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春天即将来临。而春天的来临,也就是新的一轮农业生产的开始。奶奶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过了腊月涯,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
小时候的年是妈妈做的大鱼大肉,是爸爸买来的零食鞭炮,是小伙伴们你追我赶的童趣,是长辈包好的一张张压岁钱,小时候,年是盼望,是惊喜,是热闹。
长大了年是躲也躲不掉的花钱,是忙也忙不完的疲倦,是超市菜市的各种拥挤,是亲戚朋友之间的攀比。长大了,年是受罪,是疲惫,是表演。
现在大鱼大肉每天都见,新衣新鞋月月都添,喝酒聚餐接连不断,日子比从前好过,生活比儿时富足,过年时的零食佳肴,如今不再稀罕。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和爸爸、妈妈,妹妹穿上崭新的衣服,出去拜年。
“年”这个字是我们最熟悉的画面,年是什么颜色的呢?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