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豆豆《遥远的救世主》里的经典语录“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来”,只解其表,直至三年两战研究生最后被新农大录取,才懂真意。
我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来通过地方教师招考,现在在潍坊一所中职学校任专业课老师。我毕业五年才开始踏上考研路,确实是为“生活所迫”,原因有三:
1.单位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竞争摆在那,不得不考研;
2.我老公在江苏无锡服役,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问题,顺利的把编制从潍坊调到江苏,不得不考研提升学历;
3.趁年轻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别等年纪大了怀里抱着孩子半夜学习,所以还得现在考研。
很幸运的是,我们潍坊是个比较不错的城市,对于我们这种有正式编制工作、不想脱产还想深造的人给与了很大的包容与帮助:我们可以报考潍坊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后在潍坊本地就可以继续我们的学业,这样工作也不会耽误。所以,我们应该确信,办法总比问题多,不畏风雨勇往直前就是了。
2017年我第一次报考研究生,综合考虑了一下,认为我对学历的需求大于专业的需求,于是报考了燕山大学非全MPA公共管理专业。暑假去老公部队疯玩了一暑假后,9月开始复习。先是复习公共管理联考,看了大纲后感觉内容不是很难,里面的数学、逻辑、申论等内容都是我之前考编制接触过的,所以大约2个月内粗略的复习了第一遍。11月、12月因为工作任务没怎么复习,直到考前英语二都没看书。这就是我们边工作边考研的最大困惑:工作永远排第一位,学习时间之能是茶余饭后的插针见缝,得使劲挤啊。
成绩跟我预计的差不多,A区线165,B区线160,我正好考了160,完美的A区落榜啦!当时教育机构的指导老师说,你调剂新农大吧,试一把,可能机会就来了。
我狠狠的拒绝了,一部分原因是不甘心,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对新农大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误区,后面事实证明,我是大错特错了。于是,17年的考研被打了个落花流水,第一次与新农大无缘。
日子真是不经过,转眼就18年春了,自己也30岁了,可能潜意识里觉得年龄大了,最先先应该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和生个孩子的问题,于是18年没有考研,而是考的部队文职。此处的最大矛盾与17年是完全一样的:工作永远是第一位。于是火急火燎的在18年5月参加了国家部队文职笔试,很幸运,笔试成绩还不错。7月又参加了复试,复试的结果是我是政审1:1.2里的那个0.2,考虑到录取的概率不大,最后放弃了政审,继续教我的书去了。当时心里就在呐喊:去年为什么不报新农大呢?眼睁睁把机会放走。这是从心里惋惜与新农大的二次无缘。
2019年研究生二战,提前给自己定规矩,这次踏踏实实的考吧。还是过了暑假开始准备的,刚开始准备就惊喜的发现自己怀孕了。结婚也快三年了,这自然是个太让人惊喜的惊喜了,小心翼翼到12月,宝宝却突然胎停了。流产假最后一天是研究生笔试的日子,没有任何犹豫,拖着虚弱的身体参加了笔试,我知道再错过这次机会后面会失去的更多。笔试成绩174,A区175,B区165,老师说你的成绩很惋惜,我很坦然,不惋惜,因为我知道跟新农大的缘分真的来了,后面就是准备新农大的远程复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从官网深入了解新农大,这让我对17年的选择更是后悔不已。在远程复试过程中,由新农大的严志明主任和刘永伟老师组织我们远程复试,复试时间总共4天,每天老师们要工作12个小时左右,时间安排的紧锣密鼓。从复试之前刘永伟老师的组织工作,到复试过程中新农大老师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程度,以及复试过程中出现各种网络和意外问题后老师们的负责态度,种种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表现,让我怀着紧张、盼望的心情全力准备复试,也让我从心底油然而生对新农大的敬重之情以及能够选择新农大的庆幸,也更加后悔前两年与新农大的失之交臂,不过这种悔意已经被复试成功的喜悦冲散了,我与新农大的前三年缘份已结束,新三年缘分正式开始。
至此才真正明白“道法自然”的本意:缘既天定,顺其自然,踏实努力即可。
在这里再总结几点给工作中考研的朋友们:
1.无论被逼的还是自愿的,这个时代,考研是条让你更加优秀的好路。
2.不要因为工作压强大而放弃考研,办法总比困难多。
3.考研路上不要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你看不上的机会背后总会有惊喜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