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幼教世家”出身的小公主:小雪
01
晓燕离开后不久,一个新的家教老师——小雪,就走进了我们家里。
小雪长得很清秀。尖下巴,瘦脸庞,大眼睛。年纪不大,只有19岁。虽然看起来稚气未脱,但她就读的是幼教预科,即将毕业,且已在多个公办幼儿园实习过。
她说,学校的课程已经不忙了,同学们正到处找工作。而她,并不需要为找工作的事情操心奔忙,所以有着充裕的时间,找个兼职,挣点属于自己的零花钱。
她说,她是本市人,在幼教行业有着深厚的人脉资源。“我们家里人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小雪扳着手指头认真地给我数:“我妈妈是,我姨妈是,我表姐是,我也是……嘿嘿嘿。”
我一下就被她逗乐了。
小雪活泼开朗,来面试时,一小会儿的功夫就和小兜玩得熟稔起来。她走的时候,小兜巴巴地盼着她再来。
许是小雪年纪小的缘故,她和小兜相处的模式,和晓燕完全不同。晓燕更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个无微不至的妈妈。而小雪,就像一个有权威的姐姐、一个有很多鬼点子的玩伴儿。
02
小雪和奶奶相处得很好。
她对小兜,就是纯粹地陪着玩。奶奶偶尔过来打扰他们,让兜兜吃个水果、或对小雪的“教学”方式提出好奇的疑问,小雪从不给奶奶讲什么“不要打扰他、保持他的专注力”之类的大道理,因为她知道奶奶听不懂;出于对奶奶的尊重,她总是耐心、有礼貌地回答奶奶的一切提问——在此之前,我已经告诉了她与奶奶的相处要诀,那就是:顺着、敬着。
最主要的是,在小兜的吃喝拉撒方面,她完全依赖奶奶,几乎完全不插手。这一点,她和晓燕全然不同——而奶奶认为,这样才符合她内心对于“家教”一职的设定,从而也对这种相处模式甚是满意。
有了晓燕的种种好处在先,小雪的“工作品质”看来就平淡无奇,但也毫无差错。如此波澜不惊地过了一天又一天,也就到了小雪快要去上班的前夕。
03
这时,一个重要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兜兜要不要上幼儿园?去哪里上?
我们当时在双楠居住,虽然家门口就有一个公立幼儿园,但我们没有落户于本片区,据说是报不上的。我们在成都东边新买的房子快要装修好了,我倒是在新家附近的一家私立幼儿园提前给小兜报了名,但距离搬过去还有半年时间。这半年,我一想到还要给小兜再找一个家教来接替小雪,还是觉得有点脑仁疼。
小雪听我讲了心里的烦恼,眨巴着眼睛,问我:“要不然读个民办的幼儿园?我帮你找找?”
小雪还真是神通广大,没几天就告诉我,帮我找到一家已经开办了十多年的民办幼儿园,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收费也不高。小雪甚至跟对方约好了时间,带着我和兜兜,去那家幼儿园参观。
我们三人在幼儿园里逛了一圈,园里空间挺大,后院的操场上还有一棵一人环抱不了、树冠庞大的大榕树,树下就是小孩子们喜欢的滑梯等大型游乐设施。每个教室都在上课,看起来到处也都洁净有序,我问兜兜喜欢不喜欢,小兜使劲点头:喜欢。
于是就这么定了,我在这家幼儿园给小兜报了名。小雪功成身退,也就告别了我们。
我们和小雪的相处时间并不长,但是也建立了良好关系。她离开后的第二年,某次,她说她和男友要去香港旅游,我立即告诉她,我还有香港海洋公园的门票和餐券可以送给她,都在有效期内。我让她来找我,拿去用掉。
我犹记得,那天是在我公司楼下,我站着等她,她喊着“赵姐”向我跑来。她那个轻快而活泼的样子,完全不像个已经要去正式上班的老师,而仍然像个单纯可爱的小女生。
后记:
经过了几个家教的陪伴,小兜已经懂得了“老师”就是陪伴他、带他玩耍的人,因此,对于离开妈妈和家人,转而到幼儿园这种环境,跟着“老师”和更多同龄孩子们一起玩耍,他的预期是欢喜的,而不是恐慌的。
事实也如我所料,后来小兜进入那家民办幼儿园就读,是十几个首次进园的托班孩子里唯一不哭的一个;他在吃午饭时,端着饭碗,天真而直接地询问老师:“我可以吃你碗里的豆豆吗?我的吃完了。”他想跟老师亲近,更是主动去找老师询问:“我给你背《三字经》好不好?”……这些都发生在他入园的第一天。
而这时的小兜,才刚刚2岁2个月。
后来由于园方的教学态度我并不满意,再加上短短两三天兜兜就病倒了,我就干脆给他退了学,这是后话。
但兜兜上幼儿园的适应性远远超过同龄孩子,我认为,这跟他一年以来一直有家教相伴密不可分:
1、他对“老师”这类身份角色,有着提前的和良好的认知度、信任度、接受度;
2、他对成年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接收迅速、理解准确;
3、他和不同的、陌生的成年人的沟通交流,几乎无任何障碍;
4、他的心态很开放,虽然对家人也有依恋,但完全不影响他对外交往。
记得他才两三个月的时候,我们抱着他去做定期的儿保检查。儿保有个专家老太太,70多岁了,慈和而絮叨地叮嘱我们:千万不要用“儿化语”跟孩子沟通!(成都本地话本身就比较嗲,语句末尾的语气词非常多,跟婴幼儿说话时的方式更是这样的:“吃饭饭、吃莽莽(平声)”、“爬高高”、“拿个勺勺”、“喝奶奶(平声)”……娘得不要不要的。)
我们严格遵了医嘱,家教姑娘们更是不会用这样嗲里嗲气的方式来和小兜对话。她们受雇于人,对小兜有着天然的礼貌和尊重;她们有着足够的耐心,和小兜平等对话、认真沟通;她们不是孩子的亲妈,也没有诸多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忧,因此小兜也感受不到任何过高的期待和压力……
也就是说,从第一个“老师”进入我家开始,小兜就被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宽松、安祥的环境里。
再者,带领他前行、陪伴他玩耍的,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姑娘们——她们来自美术专业、幼教专业、法律专业、中医专业、外语专业、医疗化学专业……她们大部分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她们和小兜的相处,带给小兜的也是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正面影响。
从1岁到6岁,也许小兜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意识:他是一个被管制、被要求、被训斥的孩子。相反,他感受到的,全都是这个世界的善意和真诚。所以,那个时候的小兜,也就真的是一个天性纯正、和气坦然的小朋友。
好几年以后,当我自己管教孩子,爆发出诸多问题(控制过强、要求过多、唠叨没完、脾气爆裂等)时,回想从前,我才意识到,原来“自由成长”、“尊重平等”对孩子来讲,是如此可贵、而又如此受益匪浅!
2018.1.6 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