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读书与成长

       陶行知先生提倡平民教育,第一个任务就是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识字读书。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发生在古代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仆人受吩咐去送一篮无花果和一封信,可他在半路上把无花果偷吃了一大半。收到东西的人读了信,发现无花果的数目和信上说的不同,就责问仆人为何把果子偷吃了,可是仆人矢口否认。仆人诅咒那张纸,认为是那张纸在说谎。之后不久,这个仆人又被派去送无花果和信给同一个人,这次他又吃掉了一大半果子,但是这回偷吃之前他把信藏在了一块大石头下面,他想这样信就不会看到他偷吃果子了,也就不可能出卖他。结果他受到了比上次更严厉的指责。他不得不坦白自己的过错,并对写有字的纸所具有的神性赞叹不已。

      现在看来,故事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人类对文字最初怀有的敬畏和神秘的感受,却是真实和普遍的。现在识字的任务已经完成,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的演讲中提到了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特别提到了“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先生的理念告诉我们识字是为读书做准备的,做终身阅读的实践者和培养者是有必要的。

       人有两个生命,一个是肉体生命,一个是精神生命,二者的成长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同步的,读书会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特殊孩子由于自身的缺陷,阅读仍存在不小的困难。作为老师,不仅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努力做文化的摆渡人,不断用读书充实自己的生命、引领特殊学生走向一个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