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妈妈总在耳边重复的一句话就是:你好好读书就行了,家里的事情什么都不用管。于是,我大把的时间无所事事,但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和互联网,所以就换成了与小伙伴们四处撒丫子跑的美好童年。但是,因为长大后,还总是追求一种不需要费力气就能过上好日子的生活,而走了几十年的弯路,到近几年还在持续还债。
上学时为了少洗几件衣服,大冷天就用衣架把泡了一晚到衣服自己挂起来,连拧水的环节都省了。最主要的是,自己还为此得意洋洋,四处炫耀。为了研究快速套被子,快速煮饭,快速看书,快速背书,想尽了一切能想的歪脑筋。近几年才终于发现,一切都不可能快速,不可能省力,不可能只需要好好读书,而不需要做一些琐碎的杂务,不可能只需要得到知识,而不需要花费脑力。
我的一个初中学生,跟他父亲聊天时提起,要让他慢慢明白生活的艰辛,他才会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于是,说到我们家有时候会让五岁的孩子做很多家务,让他理解生活的真实面貌。那名孩子的父亲可能误解了我的意思,马上对孩子说,你看我们只需要你好好读书,都没有让你为生活操心过,就这一点你都还做不好。跟我娘亲当年如出一辙,只是当时我们家条件不好,而他们家的条件太好。就这一个条件的不同,可能会让这个孩子走比我更长的弯路。
看样子,要利用接下来的十几天,多开展一些思想教育了。不然,即使一对一的课,再上一年,这孩子的英语也还是没有希望。很多时候,不是知识输入的途径和方式不对,而是思想意识不到位,思维习惯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