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读书,一个安静的环境适合的座位坐姿等等外部条件都恰到好处时,书本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被大脑吸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曾经,我也只能说说曾经了,我们可能都有那么一些时候——眼睛确实是在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心里也跟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但就是不能明白刚刚读了些什么,于是重新来一遍。我想说的是这种低效率的阅读很大的原因就是脑子不在阅读上——我阅读前头脑经过很大程度的兴奋?我一边阅读一边断断续续地想起某些事?最终在脑子“不在”的情况下阅读,事倍功半。而今的阅读体会就是这样,我在“阅读”,但是我并没有在“阅读”。
终于,作者在书本里说到,人体需要补充热量维持生命的继续和需要保持身体的热量维持生命的继续,因此人体需要食物,需要栖息之地,需要衣服和燃料。我在此很赞成作者对于人类——此时用生物来描述更恰当,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条件的分析的周全。但是我还想用我曾经关于自身热量(食物方面)摄取方面的思考,再做一些小小的记录和分享。
思考食物摄取的时候,我在吃着饭。我看着饭菜中,顺着盘子底往低处流动的油红油红的液体,或许辛辣或许也只是些拌了红色配料的油,这可是吃进我们身体中的东西呀!焕然大悟一般,我想到那些注入轿车体内的汽油,我们可好比那些轿车,饭菜可好比那些汽油,汽油的好坏优劣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汽车的寿命——是否由于汽油坏了动力系统?是否需要剖开车子换掉“肝脏”?还是整驾车子全部报废了?因此,在作者仅仅谈及热量的摄取和热量的保持,却不强调一下对摄入人体物质的好坏优劣,我想这也是周全之中的欠缺吧。最后,人类在食物摄取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围,身边所能提供的食物是一个什么样的质量,那么我们也就摄入什么样质量的食物。再比喻的话便是,我们在哪些加油站给车子加怎样的油,那么车子也就“消化”怎样的油。
现在,单单是知道车子与加油理论恐怕不够,毕竟“车子”经常熬夜、加班加点、所处环境压力大等都能让它早早提前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