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所以我读了。

《真希望父母读过这本书》

我先是被书名吸引,然后看大家评论,好评很多。

在读完到三分之一时,

我就忙着推荐给身边的人读。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

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

毫无疑问,

我父母所做的,几乎全是书中的反面教材。

甚至,比反面教材还更胜一筹。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他们作为父母的表现,

既有时代的局限性,

也有自我的局限性。

养大你就不容易了,

妄谈其他,纯属奢求。


我们读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不在于追责父母,

而在于重塑自我。

因为,父母这个角色,

是人这一辈子最伟大的角色,

也是最难的角色。

你的孩子,是来自上天的礼物,

他们最终成长为什么样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


当上父母,只需要天性;

做好父母,则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这本书讲的很细,

细到面对小孩发脾气、无法独立入睡等这些事情,

作者都举了很多接地气的实例,

告诉你如何应对才是最好的。

尤其是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父母,

或是孩子脾气大,完全不听你话……

读这本书,相信会给你很大的启发。


书中,有很多地方打动了我,将部分摘录如下:

1.你对孩子的愤怒,其实并不是孩子触发的,是过往的经历唤醒了深藏在你心底的感受。

2.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真实可信,而不是十全十美。

3.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必须先释放暗藏在心底的悲伤,才能释放内心的爱。

4.回应孩子的感受,因为人类是先有感觉,之后才动脑思考的。

5.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包容他们感受的容器。

6.不管你的情绪有多强烈,接纳自己的情绪是控制及安抚孩子情绪的关键。

7.爱无法委托他人来表达,有些育儿工作可以请人代劳,但爱无法代劳。

8.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就像我们一样,通常会以别人对待他们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9.当你否认孩子的感受,你们的关系就开始疏远了。

10.切记,当你幼年的孩子、成年的孩子,还有你的伴侣向你倾诉痛苦的感受时,你首先要确认那种感受,你是在帮他排解情绪,从而让他心情变好。

11.要尽量去关心孩子,及时回应他们的感受,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12.获得足够关注的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为了人际关系患得患失。

13.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

14.用语言来表达感受,有助于改善行为。

15.与孩子设定界限的法则是:界定你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

16.无论孩子有多大,花时间倾听他的心声很重要。


这本书的核心关键词就是“感受”。

如果你能理解孩子的感受,确认孩子感受,你就能赢得他的信任,并与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中国这个社会,

我们经历过来的祖祖辈辈,

大都是不擅长、不屑于说出自己的感受的,

觉得那是一件有损颜面的事情,

而最擅长的,则是将自己的感受,

包装成对对方的责备,

然后导致双方矛盾升级,关系疏远……


这本书,不仅对你与孩子适用,

对其他关系的处理,同样适用。


所以,去读它吧。

好好读一回,无论你是否为人父母,

它都会带给你更好的可能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