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父母读过这本书》
我先是被书名吸引,然后看大家评论,好评很多。
在读完到三分之一时,
我就忙着推荐给身边的人读。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
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
毫无疑问,
我父母所做的,几乎全是书中的反面教材。
甚至,比反面教材还更胜一筹。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他们作为父母的表现,
既有时代的局限性,
也有自我的局限性。
养大你就不容易了,
妄谈其他,纯属奢求。
我们读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不在于追责父母,
而在于重塑自我。
因为,父母这个角色,
是人这一辈子最伟大的角色,
也是最难的角色。
你的孩子,是来自上天的礼物,
他们最终成长为什么样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
当上父母,只需要天性;
做好父母,则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这本书讲的很细,
细到面对小孩发脾气、无法独立入睡等这些事情,
作者都举了很多接地气的实例,
告诉你如何应对才是最好的。
尤其是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父母,
或是孩子脾气大,完全不听你话……
读这本书,相信会给你很大的启发。
书中,有很多地方打动了我,将部分摘录如下:
1.你对孩子的愤怒,其实并不是孩子触发的,是过往的经历唤醒了深藏在你心底的感受。
2.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真实可信,而不是十全十美。
3.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们必须先释放暗藏在心底的悲伤,才能释放内心的爱。
4.回应孩子的感受,因为人类是先有感觉,之后才动脑思考的。
5.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包容他们感受的容器。
6.不管你的情绪有多强烈,接纳自己的情绪是控制及安抚孩子情绪的关键。
7.爱无法委托他人来表达,有些育儿工作可以请人代劳,但爱无法代劳。
8.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就像我们一样,通常会以别人对待他们的方式来对待他人。
9.当你否认孩子的感受,你们的关系就开始疏远了。
10.切记,当你幼年的孩子、成年的孩子,还有你的伴侣向你倾诉痛苦的感受时,你首先要确认那种感受,你是在帮他排解情绪,从而让他心情变好。
11.要尽量去关心孩子,及时回应他们的感受,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12.获得足够关注的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为了人际关系患得患失。
13.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
14.用语言来表达感受,有助于改善行为。
15.与孩子设定界限的法则是:界定你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
16.无论孩子有多大,花时间倾听他的心声很重要。
这本书的核心关键词就是“感受”。
如果你能理解孩子的感受,确认孩子感受,你就能赢得他的信任,并与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中国这个社会,
我们经历过来的祖祖辈辈,
大都是不擅长、不屑于说出自己的感受的,
觉得那是一件有损颜面的事情,
而最擅长的,则是将自己的感受,
包装成对对方的责备,
然后导致双方矛盾升级,关系疏远……
这本书,不仅对你与孩子适用,
对其他关系的处理,同样适用。
所以,去读它吧。
好好读一回,无论你是否为人父母,
它都会带给你更好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