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已过却没有写任何关于父亲的文字,实在是因为自己正陷在一场灵魂的黑夜而无法自拔;走出来后也没有想过。直到今天,本打算写一点关于金字塔理论的感悟,头脑里却突然冒出了父亲的几句话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不思量,自难忘吧!
某一次家庭聚会时,爸爸用一段举重若轻地开场为会议定下了基调。之后,每个人都总结得小心翼翼。我没什么好讲的,就大谈起最近读到的一本小书,叫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还大段朗读了其中的章节,岂不知它恰恰与爸爸的立意南辕北辙,等我发言结束,四周就一片静寂了。
第二天,虽然不到预定的日期,父亲还是决定坐姐夫的车去常州住一天,再从那里搭火车回家。汽车发动,我透过玻璃窗抓起爸爸的手,说:爸,你知道我粗心又任性,这几天要是说了什么惹你生气的话,你可千万别放在心上。
爸爸回握我的手,说:“没有什么让我不高兴的,老爸还能有什么不高兴呢~”话说到这里,突然噪音一变,眼圈发红,开始哽咽起来。看到他这样,我的眼睛也湿了。姐姐坐在爸爸身边也开始不住地抹眼泪。
车子开出去五分钟,我发现去年送给他的一只红色水杯放在书架上,忘记拿了。想到老年人一时少了什么东西,生活不便利,就打电话过去。那时车已经开到了学校的后门,爸爸沉吟了一会儿,说:“算了,不调头回去了,先放在你那里,等我暑假过去再拿吧!”
从此以后,我经常会回想起爸爸在结束那次家庭会议时所说的话,他说:你们从书上看到了一些东西,想借着这个机会说一说,加深一下自己的理解,这是好事,无可厚非。但是,将来有一天,你可能会发现,那其实是错的...
听说金字塔理论是近一年的事,原版如同天书,把中文翻译从头翻到尾,也没有遭遇什么扎心的体会,从此束之高阁。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又有了一读为快的冲动。
女儿的学校有一支苦心孤诣,在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管乐队。乐队里的主力多是一些心智更加成熟的高年级孩子。每年小升初,孩子们毕业,乐队就会经历一次大失血。为了保证乐队的持续发展和光辉业绩,学校每年临近期末都会组织专家对1年级的学生进行筛选,并且用兴趣班的形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一年之后,再根据表现决定是否纳入乐队。通常来说,只有极个别的孩子能够留下,并入乐队的学习和排练,而其它孩子只能到此为止了。
经过第一轮的筛选,多数孩子都拿到了指定乐器的通知书。正当家长们欢欣鼓舞的时候,瞄一眼乐器的价格,心里不由犯起了嘀咕。考虑到很可能是花钱让孩子去打一年的酱油,家长们想通过家委会向学校反映一下,能否就乐器的型号和价格再多做一点解释,或者是允许自备乐器。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我碰到了几个高年级资深家长,就这件事请教一下他们的意见,某爸们毫无保留地向我提供了中肯的建议。
下一周见面,某爸隔老远就招呼,“怎么样,豆豆妈妈,那件事进行的怎么样?”当时,正逢着一个戏剧化的节点,我正憋了一肚子的话想说,顾不得遣词造句,倒豆子一样一点一点地全倒了出来。
某爸却在一旁越发的坐立不安,眼神游离,似乎满心期待谈话快快结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在我的脑子里,可能是一幢结构完整的房子,可是当我把字字句句排着队一点一滴地挤进他的耳朵,他联想到的却有可能只是一堆杂乱的砖头。他无意观赏雕刻在砖头上的精致花纹,他只想说:太太,别再扔砖了,我其实真正想问的是——你的房子盖好了吗?
这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交流,弄清楚对方想知道什么很重要。另外,比遣词造句更为重要的,是语言的组织和结构。而这正是金字塔原理所研究的问题。
金字塔原理要求我们在表情达意时,使用金字塔结构,先讲结论,再说过程,即使千头万绪,也要归类分组,建立好之间的逻辑关系。
以此次事件为例。某爸满面春风地出现,老远扬起手臂:“哎豆豆妈妈,上次说的那件事后来怎么样了?”
“噢,那件事,你不提我快忘了,”洗心革面的豆豆妈昂首挺胸。“多谢你们上次的宝贵意见,让我很受启发。”(序言)
这次,家长试图与学校沟通,可是,因为方法不得当,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自己的孩子失去了参加乐器学习的机会。(结论先行)
其实,从学校来说,...;从家长来说,...;如果当时....,结果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可见,沟通真是无处不在,而家校沟通是值得引起每一位家长重视和学习的重要课题。(分组排列,层层递进)
有效的沟通要求我们说对方想要听的话,并且按照大脑接受信息的规律有组织的表达。如果只照顾到自己的感受,逞一时口舌之快,当你像祥林嫂一样把一肚子的话一股脑的都倒出来的时候,你的听众可能早就已经一个个捂着耳朵逃跑了。
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用什么方法表情达意其实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一颗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的心!
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的认知就是这样,只有经过这种不断地否定之否定,才能螺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