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事聊起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当着全班的面责问老师,为什么她的位置不好,为什么另一个同学就能坐那么好的位置。对于一个传统的老师来说,这很尴尬,就是学生的责问让老师觉得下不来台。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如果是我,第一个问题当面问,“你觉得你坐那个位置不好,那么你觉得谁应该坐那个你觉得不好的位置,这个位置肯定有同学得坐?”这样问问题的学生,就是成绩好,被宠坏了。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学校没有教育只有成绩。成绩好的同学如果没有被优待就是不公平,这是很多老师和学生心目中的一条准则。很长的时间里我也是这条准则的执行者,毕竟我也是从这种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座位只一个很简单也是很复杂的工作。很多因素能影响座位的安排。作为老师,心里应该明白,哪些因素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得已无奈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照顾成绩好的学生的座位,但一定要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对的。知道界限在那里,即使过界,也不会越过太远,以至于最后改变了界线。只要你自己的界线在那里,学生就会感受得到,这种优待不是理所当然的。有些东西,不是一定要语言直接地表达。但你心里想的东西,一定在你的语言上会有体现,敏感的人会很快捕抓到,不敏感的人在反复接触后也能感受得到。
第一个问题,已经足以把课堂上的尴尬化解,把问题转为私下处理。那么,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想一想,他在那种场合那样讲,老师会对他有什么看法。在问这个问题之后,说自己当时的感受。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做事情之前考虑后果。
最后一个问题,想清楚后果之后,想做什么选择。在得到答案后,给学生分析,他的选择都有哪些结果。很多人喜欢用利益最大化做选择,也用这种观念教下一代(包括学生和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他们没有理想也没有志气,只有利益。好像活得很精明,但也只是精明的兽性。看到董永辉一个非常棒的说法,人介于兽性和神性之间,当你在选择的时候,靠本能越多,离兽性就越近。唯利是图是本能,最靠近兽性。教育,应该是让人更接近神性,而不是更多的靠近本能。
很多老师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一半因为这样的学生常常会让老师下不来台尴尬,一半源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就是让小孩听话。听话的小孩,更容易让家长老师长辈享受官威和权威。但这样的小孩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按指令形式的是计算机,是AI,一个受过教育的人。
我会比较喜欢这样的学生,乐意多花点时间交流,但不愿意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他们身上。人各有命,我能指路,不能渡人,人都是自渡的。这大概由我自己的经历和观念决定的。我是一个虽然喜欢当小透明的人,但是,又不喜欢被指手画脚的人。那些想用级别、年龄以及各种奇怪东西压我的人,总觉得我这个人很骄傲。在我的认知里,觉得我骄傲的人都是自卑的人,即无法用实力或者品行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又看不懂我虽然包容但不盲从的立场,只会自卑以至于觉得自己被看不起,最后只能用“这个人很骄傲”来贬低别人以掩饰自己的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