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得来点挑战,不然多没意思?】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不就是上学吗?
从3岁上幼儿园,到18岁高中毕业,再到22岁大学本科毕业。
19年时间,学习的时间绝对远超你谈恋爱的时间。(如果你谈恋爱时间超过19年,我献上我的膝盖)
学到的是书本上的文字、数学公式、物理公式、化学方程式、地理结构......,获得的是一次一次的分数,一次一次的表扬或批评,一次一次的升学。
书本上的文字、公式、历史任务=输入,分数=输出。
这么写出来,突然发现,学习这件事,尽然是“结果”导向,而这个结果就是“分数”。
怪不得,学习没什么乐趣,因为,你从3岁开始用19年的时间在验证着一件事“学习是为了那个分数”,分数变成了目的和结果,学习是过程。
结结实实地给说过“过程更重要”的“谎言”的人们一个响亮的巴掌。
你爱学习吗?你不爱学习吗?当你从3岁开始,用至少19年的时间来验证“结果导向”为分数的学习时,谁还能爱的起来。(此处,学霸除外。)
如果,小时候不小心,还因为分数挨过父母的打,你摸着自己的心,对天发誓,你爱学习吗?你爱的起来吗?(别骗自己哦)
孔夫子曰“学而时习之”
“习”常常被解释为“温习”,之前听过一位国学老师的另一个解释“练习”。
古代一般都是单字,“学习”=“学”+“习”。
拆开来后,就是“输入”+“输出”。
所以,学习可以是一个动词,可以是一个名词,也可以是一个体系。
一个“输入”+“输出”的学习体系,结果是“体系”的“学习”。
个人更喜欢“学”+“习”这个解释,你觉得呢?
二、学什么?
知识一般分为五大类:数据,信息,知识,才能,智慧。
数据经过整理变成信息,信息解决了问题变成知识,知识通过实践变成才能,才能融会贯通变成智慧。
每天的新闻、微信、微博所获取的是数据,如果你整理了变成信息,如果这个信息解决了你的某个问题就变成了知识(比如沟通技巧,减肥方法),如果这个信息你实践它(按照减肥方法去锻炼),解决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就变成了才能。不同的才能之间关联起来发生了化学反应,能解决更多问题,那就变成了智慧。
所以学什么?
以问题为导向,学到的数据,信息变成了知识。
30天内建立我自己的学习体系,第一步完成的是:
数据-->信息-->知识的转化链条,即输入链条。
问题:生涯知识的学习应用。
具体步骤:
1、目标:30天建立学习体系。
根据SMART原则,这个目标满足T的原则,其他的都不符合。
重新确定。
S:知识管理
M:输入方面1本书,田志刚老师《你的知识需要管理》190页,15天。
知识管理的牛人博客、公众号(萧秋水老师,人月神话)
每天2篇文章(前10天)。
A:2篇文章研读1-1.5小时,书籍每天12页,1个小时。
每天需要2-2.5小时。可以达到。
R:书籍和文章都是知识管理相关的。
T:输入的时间要求15天完成1本书。10完成20篇文章的阅读。
三、习什么?
输出链条:知识-->才能-->智慧。
将输入的知识进行输出。
SMART原则应用:
S:输出5篇知识管理的文章和实践,涉及学习,保存,共享,创新,使用。
M:5篇,字数2000字左右。
A:具备写作基础,可以达到,需要时间资源,1篇文章3-4个小时。
预留写作时间。
R:知识管理相关方法,理论,使用实践,案例分享。
T:15天时间内完成。
四、复盘
预期目标VS完成的目标
好的地方:
不好的地方:
需要改进的地方:
下一步行动计划:
问题导向:评估整个周期时间长度,回顾总结输入转化关键点,优化周期。建立框架和体系。
SMART原则:5天时间进行复盘,5篇文章整理,1本书读书笔记,需要时间每天至少2小时,分配时间段,做好深夜完成的准备。
计划列的再完美,也需要行动。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马克思
准备好时间、精力,有着一颗勇敢、执着的心,开始9月份的“30天橙长计划”。
感兴趣吗?一起来。
你的喜欢和评论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记得点个喜欢再走哦。
鸡汤、干货和朋友你一起分享,别忘了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