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笑脸,如花的孩子

没有彩排,课堂实录。

我不得不说出我此刻的心情,八九班的孩子,爱你们。

二零一七年九月一日新学年开学,我被调到八年级九班教语文课。

我第一次走进班级上第一节课,二十多年站讲台的历练,我倒没有丝毫的怯场。讲台下一群孩子,仰着脸,呆望着一位大个、黑脸的彪形大汉。

我自我介绍:鄙人姓林名伟,号独林一僧。我话音刚落,下面有丝丝的笑声,听起来,甜甜的,美美的。

我开始讲八上第一课《我爱这土地》,讲着讲着,白板出现小故障,我当时解决不了。我试着问学生:“谁能帮老师解决一下?”冷场、无人回应。我又接着说:“我相信下面有孩子能帮老师解决问题。”又没人言声,讲台下很静。

二十多年的老江湖,怎能言败。我继续发话:“我相信八九班的孩子是最棒的,肯定有孩子出来,走上讲台帮老师解决。”我刚说完,一个白白胖胖的高个男孩,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讲台。他用软纸小心翼翼的擦白板镶框上落的粉尘,来来回回擦,一会儿白板恢复了正常。

“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我及时表扬。

帮我的那个男孩,笑着走下讲台,他脸上洋溢着自信和自豪。

九月的月季花,开满校园,花香四溢。

接下来的日子,我让八个孩子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起上名字。我要求孩子从课文题目中筛选出两个字,作为本组的名字。孩子们很快就列出各组的组名:海洋组、毁灭组、莫邪组、花儿组、未来组、惊世组,就这样六个小组成立了。

我讲课采用小组积分制。

小组名来自课文标题中的两个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组”


我上课不过多讲解,全部交给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充其量是个导演,引导他们怎么做,往哪个方面思考,就是所谓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吧。

举个例子。我讲第二单元日本作家志贺志哉的《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

我和孩子们谈话导入新课,我说:“咱们在七年级已经学过小说,谁站起来给大家说说,学的有哪些课?小组成员回答正确给小组加零点五分。”

“老师叫我,我知道。”

“老师,叫我。”

孩子们小手高高的举起,摇着。像飘扬的小红旗,飘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

“郭子贤同学你来说说。”

“都德的《最后一课》”

王小蝶的小手一直晃着,“叫我,老师。”

“好,你来说说还有哪些?”

“长篇节选的《空城计》、《美猴王》。”她一口气说了两篇。

我接着问:“谁来说说小说的要素?”

我的语文科助理,帮我讲。


张鑫源在最后一排站起来,高举着手说:“叫我,老师。”

“好的,你说说。”

“人物、情节、环境。”

“很好,请坐。”

“老师别忘给我们小组加分。”

我随即说“请孩子们放心,老师不会忘的。”

接下来,我让一个孩子上来把本课的题目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字体工整,布局恰当。接着,我让孩子们看题目,从题目中设计问题。

“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设计的问题好?”

各小组成员,讨论的热火、激烈。

我巡视一遍,大家都在整理。我适时引导“看那组提的问题好,有价值,小组加分不一样,好的多加,要想好再发言。”

过了一段时间。

“哪组先说?”我说。

“叫惊世组,老师。”

小姑娘有条不紊的讲述。


“好,你们先来。”

“我们根据题目想到的问题有:1、清兵卫和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清兵卫吗?”

“老师,叫未来组。”

“我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葫芦在文中有啥作用?”

“孩子们想的都很好,老师给你们加分了。”

我及时给回答问题的小组加上分。

孩子们在下面那个笑的好开心,红红的脸蛋如盛开的花,艳艳的。

孩子们根据题目提出问题,我及时让孩子们阅读文本,要求可出声、可默读;可用笔圈点、批注。

孩子们读完文本,让小组代表概括小说内容,孩子们又争着举起手。

“郭子贤,你来讲讲。”

“这篇小说讲清兵卫热爱葫芦,达到痴迷的程度;后来在一个老婆婆的摊子上买了一个小葫芦,他一刻不离这个葫芦,把它带在身上。上课也带着,一次上课他在桌子底下摩擦这个葫芦,被教员发现。教员很生气,没收了他的小葫芦,去他家家访,母亲害怕的哭了。后来回家的父亲,揍他,把他的葫芦一个一个的砸碎,清兵卫很害怕。清兵士在老婆婆那买的葫芦最后以六百元售出。”孩子有条理讲完。我不做评论,我说:“你能把这一段压缩一下吗,精练点。”

“清兵卫痴迷葫芦,他在老婆婆小摊上买个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买的老婆婆的葫芦高价售出。”

“你试着用一句概括一下,试试。”

“清兵卫爱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葫芦,葫芦高价售出。”

“好,很棒,请坐。”

“加分,老师。”

“好的。”

“下面按小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部分。说说郭子贤刚才说的故事情节分别属于哪部分。”

“老师,叫未来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你们小组代表说。”

“我们认为清兵卫爱葫芦是故事开端,清兵卫买老婆婆葫芦被教员没收是故事发展,高潮是父亲砸碎清兵卫的葫芦,高价售出葫芦。”

“有人认为,高价售出葫芦是小说结局。你们怎么看,说出理由。”

“各小组分别讨论,把讨论结果写在本子上,一会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争论着。

脆脆的亮亮的讨论声,飞出窗外。

窗外郁翠的树叶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光,晃动着,一闪一闪的,灿灿的如孩子们的脸。

九月的月季花,五颜的菊花,在微风里,花枝摇曳。

朵朵红花向阳开,明媚了整个校园。

一群如花的孩子,祖国的未来之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If you feel like relaxing, what way would you choose for ...
    Esy叢阅读 237评论 0 0
  • 最近环境有很多的转变,生活真的经不起折腾,应该是自己的信念不坚定,因为一些小事儿就乱套了,工作,学习,因为搬到另外...
    書雅阅读 160评论 1 0
  • 湖的两岸,栽了三四棵垂柳,那轻飘而嫩绿的柳条,迎着风向我扑来。垂柳真像几个小女孩扎着两个小辫子,她们似乎正对着湖岸...
    饮雨秋寒阅读 1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