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阶段:12~21岁--对身份与角色的困惑

埃里克森提出,一个人从生到死,共经历8个心智成长的阶段。如果在某个阶段里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充分地成长,这个人在生活中会感到乏力出现困扰。最初的五个阶段在21岁前形成。

21岁前五个阶段的主要成长需要是:

第一个阶段:1岁以前--信任与不信任

第二个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

第三个阶段:4~5岁--主动与内疚

第四个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

第五个阶段:12~21岁--对身份与角色的困惑


今天来聊一聊第五个阶段:12~21岁--对身份与角色的困惑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找出怎样适应世界的方法;

*接受自己生理上的变化;

*界定自己对于异性的身份;

*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确定人生应怎样过。

若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允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及感觉,尝试新的想法,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长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特征):

*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不能确定人生目标;

*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需要凭拥有的财物、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地位。


在《人生七年》视频课程中,正好是武志红讲解14-21岁,他分了3次,每次一个小时讲解1个内容,讲了3个内容,从“叛逆,是为了确立'我是谁'”、“有空间,才能有独立”、“永远指向成长”三个主题剖析这一阶段的发展及需求。还安排了武志红对话刘轩,在视频中,刘轩夹着台式兼美式的国语,丰富的身体语言和表情,感觉就是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化身,而武老师俨然一位中年长者,不断把刘轩往主题上拉。这段视频非常有意思。

由于我家老大也正处于这个年龄段,每天的发生与对话,都是我始料不及的。他内心极其丰富的世界,有时需要独自品味,有时又想和他人分享。做为父母,就安然做好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帮助。That's it.

一年前写了前四个阶段,拖到今天才码字第五阶段,也是因为内容太丰富,感受太五味杂全,不是随便几笔可以写就。今天则是顺势而为,这条历史长河必定要淌过,就且行且珍惜,且行且记录吧。

刚才翻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关青春期孩子最为关注的话题,节选出来分享一下:

青春期的孩子最为关注的话题包括——我的父母会为我感到骄傲吗?

我能融入同龄人之中吗?

我能在学校有不错的表现吗?

我是否能了解人生的意义?

我是否会因为自己正在发育的性特征感到不安?

还有,最重要的是,我够好吗?


看着一个个?符号,让我渐渐走进他们的内心,丰富而敏感的内心,纯粹又鲜活的内心。

耳边传来老大吹的萨克斯乐曲,也回荡着回家路上他回答我的一句话:我在我自己房间每天会做运动,因为否则浑身力量无处释放。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们身边绽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去等明天,不要去相信永远,你所能做的,就是眼前。你所爱,为尔所为。没有人会等你,在这风雨飘...
    Yogro阅读 2,361评论 0 0
  • 这样的夜,分外寂静。我在车厢里无聊地等待。火车开动的那一刻,所有的愁闷焦急都冰消雪融了。我感到庆幸还是悲伤?...
    孤傲天下阅读 3,106评论 0 0
  • 得我幸者,疼爱也;得我恨着,冷漠也。也许最近发生好多好多的事情了,我感觉对所有的事情都变得怀疑,甚至表示不信任。一...
    dududu_阅读 2,67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