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关注学长的公众号的同学,应该知道,学长这一年来,可以说是走南闯北了,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实习了三家公司。
这三家公司很有特点,我也准备写三篇文章来为大家描述我在这三家公司的实习经历。
先简单介绍下这三家公司吧:
第一家是小公司,名字就不方便透露了,员工大概接近100人
第二家是滴滴,一线互联网大厂,大家应该了解,不多介绍
第三家是金山,主要产品是wps, 金山文档等
行,现在开门见山,说下自己在小公司的实习经历 和 简单说明下自己的看法。
我的实习经历(描述不一定很细致,但是有一定参考意义):
先说下第一次实习,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的环境,确实不是很好。
住得不算远,每天上下班20分钟吧。
实习的前端岗位,每天从事的工作也是前端相关的内容。具体的工作就是写些静态的官网活动页面,帮忙修复些小bug。
现在回想起来,观点和之前一样,是学到了些东西的。那么是什么呢?在细致点,就是使用场景,对于技术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业务驱动技术”,在对这句话进行补充,就是“业务驱动行业技术发展,业务驱动自身技术发展”。所以,我在这家小公司里,积累了一点技术场景,也可以说是些问题和感受,比如,如何实现响应式布局,比较粗糙的工作流程(后边我切身体会了行业几乎最完整,规范的工作流程),在需求进度和专业程度间怎么去平衡等....
说点具体的实习经历吧。一开始实习吧,组长给分配给工作是最简单的,就是写下HTML,CSS 和 原生JS写的静态的活动页面。
可能有同学会说,这有啥好讲的。
同学,你没有去试试就不知道了。我那个时候也不知道'需求评审'这玩意,就傻了吧唧的直接开发了(实际上,流程也不规范,好像也没有这个环节)。我大概开发3.5天完成了。然后就提交任务给组长(实际上,按照现在的说法是产品验收,UI验收,提测)。
后边才是最精彩的部分,产品同学, UI同学来找我了。UI同学发给几个图片给我,图上都是用红框框圈起来的样式Bug,怪不得人家说UI同学有像素眼呢!产品同学来找我,说按钮啥的怎么点击没有反映,这边怎么没有一个客服聊天的功能。
我还纳闷,我不是写个静态页面,交付就可以嘛?我组长就坐我旁边,直接来一句,你把功能交互写给写了吧,等会和你说下。然后我就先去改了UI样式。
UI样式改为一版之后,重新验收,发现移动端的不行。我摸不着头脑,组长不是说写PC端的嘛?行,我又整了一波移动端的。
这UI样式前前后后改了大概4-5版,对于刚实习的同学,不算太糟糕。
然后是开发业务功能的,产品中间说要加一个小按钮,加完之后,又感觉不好,又给去掉了。而且加按钮是,没有同UI同学商量,我当时也没有理清楚PM, UI之间的关系。行,PM同学说加就加。
最后页面差不多整了一个多星期吧,也上线了。
现在总结下,这边初出茅庐的开发经历:
1. 没有进行需求评审,开发同学不清楚开发需求,就直接动手开发
2. 产品同学没有给出策划案,或者说需求稿,开发没有依据
3. 开发同学没有主动了解需要兼容的端,导致后续需要兼容移动端
4. 产品同学改样式没有通知UI同学,导致不必要的工作量
5. 技术不太前沿,但是这和项目历史发展多少有关系
所以,在小公司的实习,就是这样,我的感受是,没有太好流程规范,各方人员比较松散,团队氛围不是很好。大家都是各干各的,缺乏技术交流,有点井底之蛙的感觉;其次就是技术栈都是些原生的东西,自认为对于初期的开发人的后期发展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些很强大佬。
我一开始也和里面一个工作一年的同学交流下技术,感觉他工作一年,对js的底层原理实际上不扎实,也有可能人家忘了,表述不出来罢了。
原生javascript很重要,一定要很熟悉。
最后,还是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如果真的想要实习的话,必须得去大城市,大公司感受感受。相信我,你去走一趟,多少对你人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