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没有更新公众号,日更不难,但是质量堪忧,以前总觉得只要完成了就行,重复的完成总会完美的。但事实是重复的完成是占用了时间,而单纯的重复又使自己得不到认同和提升。索性借着2018年的这个时间点界限,不再日更,对自己要求尽量一周两篇,但是不能再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更新。
虽然没有更新公众号,但是也没有闲着,可以说是收获很大。
1:启用了 番茄TO DO app。
写到时间管理肯定会想到番茄工作法这个词,这个app就是根据番茄工作法开发的。所谓番茄工作法,就是把自己每天的任务写出来,然后分解成N个25分钟的任务,然后在这每一个25分钟内可以去专注高效的执行任务。
这个番茄TO DO app是可以自定义的,但是不建议定的时间太长,自己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灵活的设定不同的时间,如果是一件需要费脑力的事,最多45分钟为上限。番茄时间到了就会提醒我们休息五分钟,三四个番茄时间后就可以长时间的休息一下。
这是我这个星期的番茄任务,而我能高效完成也多亏的这个闹钟提醒。
当按了开始键,一个番茄任务就开始了,只要开始了番茄任务,就要专注的执行,基本任何事情都不能打断。并且可以设置一个学霸模式,这样只要开始了番茄任务,手机功能就会只保留接电话,其他的功能都不可以用了。
我的番茄任务中有一个是苗苗时光,就是陪苗苗的时候专心的陪伴,最为关键的是手机不能打扰。当然这只是一次番茄任务,亲子陪伴可以每天重复很多个番茄任务。

当我们能专注的去完成一件事情时,就相当于在掌控自己的时间和人生。当我们长期这么做,那么我们就拿到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2:看了《养育的选择》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忻,她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博士,经常在微博上发布科学的育儿知识,热心的解决大家的育儿困惑。
这本书通过科学的教养观帮我们解答了13个育儿困惑。每看完一章我都会做读书笔记然后发布到微博上。深知看完然后用好才算是自己的知识,不然只能算自己看了这本书的信息。看完这本书对我来说除了获得了育儿知识,还有两个很好的收获,一是陪苗苗越来越耐心了,尽量跟着他的节奏来。二是减少了很多看公众号的时间,所谓碎片化学习真的不如用心完整的看完一本书。书上对育儿知识会表达的更具体,更实用。
3:继续坚持了运动。
运动中间停了一个月,花了半年多时间减到了历史最低值87,结果就一个月的时间长到了最高值96。简直没有比这更悲催的事了。曾经赘肉也少过,自然是不能接受又看着赘肉在肆意嘲笑。像我这个小矮个,身高是一大痛点,如果再胖就真的成了一个矮冬瓜了。所以坚持运动算是终身任务,既是为了苗条,更加为了健康。
4:学习了 拆书学习法。
这是我这个星期,也是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大的收获了。可以说是颠覆了我以往的对看书的理解。所有的方法理论都是我没有接触过的。而这个拆书学习法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理论,大咖们都是这样运用的。有时候真的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努力的方法不对。
拆书学习法赵周老师创建的,其中的一个方法叫做便签法,通过3个便签激活自己以往的经验,然后通过书本学到的知识,再得到解决现在问题的方法。这个便签法适用于致用类书籍,就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扰的书,比如什么时间管理,育儿类,怎么沟通等等,便签法的使用就是把我们看到的书本内容用三个不同的便签做下记录。
I便签:用自己的话复述书里看到的内容知识。
A1便签:生活经验。即看完了这章节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下来。这个经验要尽量具体而不是泛泛而谈。
A3便签:以后实践。当我们看完这章节后我们打算怎么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实践便签也是需要具体而不是只表决心而没有行动。然后把A3便签撕下来贴在冰箱上。
我一边运用这样的方法,一边看《养育的选择》这本书,感觉很好,应用到平时带苗苗的生活中,耐心陪伴也是水到渠成。
拆书学习法还适用于看了一篇文章或者有了自己的困扰后,不断地问前因后果,判断适用边界。
前:为什么呀. 因:真的吗? 后:好处是什么? 果:坏处是什么?
适:有相反的情况吗? 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边:有相似的情况吗? 界:区别是什么?
这是我这一周的收获,做一个总结,生活继续和时间赛跑,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最正确的跑道,风雨兼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