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三首古诗和两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中,都有共同的一条,那就是背诵。
对于小学生来说,背诵是相当有好处的:首先,背诵可以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记忆力。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之所以博闻强记,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缘于他每天坚持背诵的结果。他曾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只要坚持不停地锻炼,人的记忆力就一定会会像肌肉一样,变得越来越强大。其次,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古往今来的许多大师,都能在不经意间,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诵出许多文化知识。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留下这样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通过背诵可以在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他人的成功,转变形成自己的精彩。
正因为背诵如此重要,所以,很多语文老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我自然亦是如此。
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语文老师首先一定要做出示范,做好表率,努力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是要求学生背诵的文本,无论难易,不论长短,我都会义不容辞地先背下来。有的时候,我还会在毫无预设和准备的情况下,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孩子们进行背诵比赛。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彰显老师的才能与本领,而是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只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就一定可以收获成功与喜悦。
我觉得:要想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语文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在实际的文本背诵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指定的课文背诵出来,也有的学生花了好长时间,还是背得结结巴巴漏洞百出。这里面既有学生态度意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因为学生记忆力不同而产生异样的结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背诵方法的差异。
记忆力不同,这是先天的原因所造成的,我们无法改变!态度意识的问题和背诵方法的差异是后天形成的,所以,它就成了我们老师攻坚破难的突破口!这两者之间是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的,只要有了合理、科学、有效的背诵方法,学生的态度意识就一定能够发生质的改变。
那么,什么样的背诵方法才是合理、科学和有效的呢?结合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我认为:建立在理解与分解基础上的背诵应该是合理、科学和有效的!
所谓“理解”,就是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弄明白文章和段落所要描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弄明白作者“写什么”的问题。例如:杜甫的《绝句》和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写的都是早春时的美丽景色;曾几的《三衢道中》呢,写的则是晚春初夏时的美丽景色;郑振铎的《燕子》写的这是春日里燕子的可爱与活泼;《荷花》写的是夏日里看荷花的情景和感受。
所谓“分解”,就是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文章和段落的写作顺序和思路进行梳理。简而言之,就是弄明白作者“怎么写”的问题。例如:杜甫的《绝句》和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都抓住了早春里最为典型的一些景物来进行描写:有下山越来越迟的太远,就被太阳踱上金色的江山,有徐徐而来的春风,有香气氤氲的花草,有因雨露而湿软的泥土,有飞来衔泥忙着造窝的燕子,有愈来愈暖和的沙滩,有双宿双栖的懒洋洋的鸳鸯,有三两枝开得兀自鲜艳的桃花,有在春江里肆意翻滚的鸭群,有绿意满地的萎蒿和又白又短的芦芽,有藏于河底静待出水的河豚。曾几的《三衢道中》呢,写出了晚春初夏的一些富有特色的景物:有日渐深黄的梅子,有水流潺潺的小溪;有越来越茂密的绿阴,有时鸣枝头的黄鹂。郑振铎的《燕子》,主要从燕子的外形、飞行与停歇三个方面来刻画燕子的可爱与活泼;《荷花》,则通过看荷花和想荷花这两个方面来表现荷花的美以及自己对荷花的热爱之情。
紧扣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把握写作顺序进行细致分析,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强化背诵效果,提升背诵能力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手段与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