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有理

习武者,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生;反之,亦然。犹如太极两仪之阴、阳,星移斗转之动、静,拳架变换之开、合,攻防腾挪之虚、实。学习太极拳,须得文武兼修,二者相辅相成,在实战与理论之间,方才渐入佳境,领悟真谛。

学习太极拳,必先明理。理明则拳法易通。这里的“理”,可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拳理

太极拳,它看得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实战拳法。无论展示拳架的身姿,还是技击中的招式,都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学拳者必得用心揣摩一招一式,不仅会“比划”,更要明白这招式中的原理,即凡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倘若尚能起到一部分强身健体的功效倒是好的;否则,蒙昧瞎练,终不过是棉花架子,甚至还可能因动作不到位伤及机体。

书理

要想学好太极拳,固然得下一日拳打百遍的苦功夫,还要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太极拳作为一门传承逾四百年的古老拳种,是中华武术文化的一块熠熠闪耀的瑰宝。我们在学习拳法的同时,亦是在学习我华夏悠久的文化传统。那些透印着墨香的文字,流淌出的是一位位传承人习练后总结出的心得和感悟,是真正能够帮助到后世习拳者的修练精要。

事理

学拳,也在学做人。记得拜师前师父说的话,“我们学拳不是为了击败他人,也不是为了指点卯酉。功夫,在于自身的修行,而不是与他人的比较”。人们学习太极拳,究竟在学习什么?除了强身健体、传承文化,落实在个体身上的或许还有我们难以察觉的一面—自身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转变。无论是荷蓧丈人,还是黄口小儿,你很难从长期修习太极拳的人身上发现乖戾之气,待人接物与举手投足之间反而多了些沉稳与内敛,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一方面,属于内家拳的太极拳,在修习过程中本身具有协助调理内循环的作用,帮助人体达到阴阳平衡,表现在外自然是正能量满满;另一方面,在习练过程中,如若做到“拳理”与“书理”并重,文武兼修,内外调和,再加之拳友之间的相互关怀、鼓励,自身中正之气也会愈加饱满。正是近朱者赤,久而久之,浩然正气荡然于胸。

我再补充两句:

一直想学习太极拳,苦于投师无门。机缘巧合,我有幸结识了太极名师张彦飞,从此踏上了学习太极拳之路。这三个“理”,是在这三个多月来坚持学拳的过程中的一点感悟。写出来,权作为初入门太极拳拳友的一点心得分享。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在此,谨借明代憨山德清禅师的《费闲歌》,敬师父的教诲之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太极之路,我们,始终在路上… …

费闲歌

修行容易遇师难,

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

盲修瞎练也徒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太极拳的修练过程中,从开始,我就对太极拳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习拳之道,理义先明。从普遍认知的太极拳,是一种老年...
    逸川哥阅读 8,192评论 8 16
  • 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
    空灵隐侠阅读 5,004评论 2 11
  • 写作有两种,一种是说方法论,教给别人方法,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达成计划,而另外一种是也是像我这样的在说心情...
    书言菡语阅读 975评论 0 0
  • 参考: 警告: No configuration found for the specified action: ...
    7ack阅读 5,763评论 0 0
  • 阿直喜欢齐天这件事阿直其实也不确定。 阿直的名字像个男孩子,性格也像,大大咧咧,横冲直撞,不经脑子,跟男生...
    落橘阅读 4,044评论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