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农历二月初二
丁酉年 【鸡年】壬寅月 乙酉日
宜
祭祀 冠笄 嫁娶 拆卸 修造 动土 起基 上梁
开市 开池 塞穴 入殓 除服 成服
忌
安床 栽种 治病 作灶
金属质感分割线
分割线
二月
初二
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按照习俗只有过了这一天,新年才算是过完了。
每年这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在南方,如客家地区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节日活动
烧纸 放炮 拜龙王 剪头发
节日饮食
料豆、面条、烙饼、鸡蛋
节日意义
象征着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分割线
在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
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
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
分割线
金属质感分割线
历史篇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
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到了元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有 “二月二,谓之龙抬头”的明确记载。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清时期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
简单分割线
其实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简单分割线
小清新分割线
食物篇
龙头似驼头,驼头不好找,用猪头代替
从此,走下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
挑
龙头
银色金属分割线
饺子的形状与龙的耳朵相似,
俗称“龙耳”
饺子要有菜有肉,谐音“有财”
吃
龙耳
银色金属分割线
馄钝的形状饱满,很像龙的牙齿
但是有些地方也称为“龙眼”
吃
龙牙
银色金属分割线
龙须面因其抻面之细,形似胡须
二月二煮上一碗,祈福和顺美满
扶
龙须
银色金属分割线
春饼形状圆润,刷过油的春饼与鳞片想像
所以吃春饼就是揭龙鳞
揭
龙鳞
银色金属分割线
这款外形圆滚滚的糯米凉糕,形似龙身
据说吃了“龙腰”可保证一年内没有腰部疾病
撑
龙腰
银色金属分割线
酥脆口感,质地坚硬的馓子形似龙骨
(人名群众的想象力还是很强大的的)
啃
龙骨
还有些地方将麻花比喻成龙骨
银色金属分割线
老百姓将油炸糕比喻成龙胆
二月二当天吃龙胆可以一年都有胆识
吞
龙胆
西部一些地方将鸡蛋比成龙胆
而且会在蛋上画上龙的图案
银色金属分割线
广大劳动人民认为龙像鱼一样一次有很多子
所以就用白米饭称为龙子了
咬
龙子
也有用黄豆做龙子的,据说:
”二月二,吃豆豆;人免灾,地丰收。“
银色金属分割线
据说龙有九似,龙爪似鹰爪
鹰爪不好找,鸡爪遍地有
二月二吃鸡爪去取大展宏图,发财之意
掌
龙爪
其实还有猪脚~~~
习俗篇
还是可以的吧
剪
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