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电台台长、高级记者张志军对新闻业务研究精深,获奖多、专著多,在全国、省内很有影响。他看了我写的这篇小文,写了一段话,话不多、很深刻、很精准。我把这几句话给一位年轻记者,我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台长的这几句话凝缩的是精华,是新闻采访学的精髓。你读读张台长的这几句话,比你读几本新闻学著作,听一场新闻学教授讲座还管用。
张台长原文:新闻就该这样写。听现在的每天的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感觉就是这样子。有事说事,有信报信。听得明白,没有废话,30分钟的节目信息量很大。省台的早新闻节目现在也不错。文风直接影响新闻的传播效果。改进文风关键是新闻人心里始终要装着受众,即传播对象。写者真心考虑着读者和听者,稿子自然写得精炼、精彩,贴近受众需求,产生传播效果)
新闻稿该咋写
新闻稿,该咋写,题太大,说不好。我是看了鸡泽一位文友传来的1947年4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的《鸡泽李马昌组织妇女儿童准备秋收种麦》的消息,有点儿想法儿。
你要写一篇新闻稿,就得有值得传播的事实。这个事实如果是工作经验,就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如果是社会新闻,就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教育或警示意义。有事儿,你就写事儿;事儿是个啥,你就写个啥。就像你对别人说个事儿,有头、有尾,有因、有果,不要添油加醋,不要形容渲染;不拔高、不说低;能用一个字,不用两个字;能说一句话,不说两句话。惜字如金,一字千金。说完了,就完了。
《人民日报》写李马昌的这篇稿,390个字。句句都是事儿,字字都有用。没废话,没虚话,几百字写了一篇好经验,值得学习!
附报道原文:
鸡泽李马昌
组织妇女儿童 准备秋收种麦
【本报记者图卅日电】鸡泽李马昌农民准备秋收种麦时,特别注意吸收妇女儿童参加,解决劳力缺乏的困难。李马昌村共三千一百七十亩地,五百四十一口人,其中仅有八十四个男整劳动力,六十三个男半劳动力,平均每个劳动力要收种近三十亩地(出差的在内)。该村劳动英雄部东堂领导他组经过具体计算,需要二十六天才能收完秋,一定要影响种麦。大家都着了慌。李洪昌说:“光收秋吧,麦子不要种啦(意思顾不过来啦)!”常东堂耐心的领导大家细细讨论,发现动员妇女儿童参加秋收,可以解决困难(妇女做轻活,种谷子、点种、削高梁头,顶一个男整劳力)。该组共有十三个女整劳动力,如全体动员参加,秋收八天即可完成。这时大家情绪提高了,李文生说:“去年李俊的五亩玉茭,别人都犁过来了,他还没有收完,麦子就没有种上;今年要不互助,不叫妇女参加,说不定啥时才收割完哩!”(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