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那时写的激情澎湃,但是比赛战败后,依然是一样的失落、气馁,因为当时观念还仅仅是停留在文字层次上,还未真正深入思想,慎入骨髓,不过现在回看,还会觉得当时写得的确还不错。
以前的自己,参加比赛往往是为了拿到好名次,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想给骄傲的自己脸上添光。而这样的想法往往是让自己参加得很辛苦,体验不到比赛的乐趣,尤其当没拿到好名次后会更难受。
还记得当时,我去找一位老师聊天,他问我大二有什么打算,我回答道,我大二要参加xxx比赛,拿xxx奖,当时我以为老师会夸我,小伙子,有志向,老师看好你。但适得其反,当时老师就直接反驳我说,参加比赛如果是为了拿奖,就把自己扭曲了,把比赛扭曲了,他接着说,参加比赛,是要去享受比赛,享受过程,具体能不能拿奖就已经不是重点了。尽管当时自己觉得十分有道理,但却只觉得是一碗美味的鸡汤,偶尔补补就好。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这件事情,我也基本快淡忘了,却莫名在今日想起而有所感触。
这几天,自己基本上已经全身心奉献给了学院的创新创业大赛,也不知道自己的辣鸡项目是否可行,总之每天起床就对着电脑干,直至晚上熄灯,甚至自己最后用AI,圆形都看成了椭圆。这也许源于自己长期以来的强迫症,对于一件事情,要么坚决不做,要么要做就尽力做到最好。
尽管这个比赛比以往的都辛苦,但不知怎么地,比起从前,心里的压力却小了不少。自己冷静地想了想,或许是因为这次的比赛自己喜欢自己的那个天马行空的项目,同时抱着去感受与体验这次比赛的目的,决心为这个比赛为之一博,而不过分在意比赛的结果。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突然就想开了,或许是当初老师说的一番话在我心中拨下了种子,今日才悄然萌芽?但无论如何,重要的是,日后自己回首往事时,一定会感谢自己为之奋斗过。
在我的理解,我觉得人生有许多看似是鸡汤的大道理,往往就像一颗种子,当自身的条件未能满足种子的萌发条件时,这个大道理就无法在心里扎根,就永远仅仅是一碗励志的“鸡汤”。
但随着人们的阅历、经历的增加,自身的的土壤就会在某一时刻达到质变,达到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条件,这时,种子便在我们的心中悄然萌芽,最终结成硕大饱满的果实与香远益清的花朵,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无法意识到这个果实或这朵鲜花是何时从自己身体里迸出的。
而一个人成熟与否,往往就取决于内心种子萌芽的数量以及质量了。正如,较年轻人,老人对事物的看法往往能够看得更豁达、更通透,我想这或许是由于他们经过一段又一段的岁月洗礼,帮助他们自身的土壤条件逐渐改变,进而帮助他们萌发出更多的“种子”,结出了更多的果实与花朵,也便有了内心的豁达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