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是什么都没看懂,但好像刷新了我对“书”这一名词的认识,我第一次知道出一本书要写“序”,而且仅仅是小故事就能连成一本书,好像完全没有逻辑,却又好像很有条理。
忘了看这本书用了多长时间,就记得看完的时候,揉了一下眼睛,心里呐喊一声“终于看完了”,因为在“移动图书馆”看,老是看着眼睛累。
我记得整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的一句话就是“在该绽放的时候尽情怒放”,这句话我不作任何解释了,有感触的人会有自己的想法,没有感触的人,解释了也一样。
整本书由一篇篇的日记和批注组成,日记形式可以让我大概知道作者这段青春期间发生的事,批注让我知道他在后来回首的时候留下的痕迹。这可能不是一本内容很充实的书,但却是一本可以很好的记忆自己的书,这种模式,我个人很喜欢。
能够这么直接的面对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迷茫写下来,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日后回顾,总会出现很多感慨。
日复日,年复年,犹如复制粘贴,有一些些变化,却只是移动了位置和年龄。少了儿时的天真无邪、悠然自在,却也不具备成年的成熟稳重、深谋远虑。就好像夹在两者中间,像个小孩,又像个大人,又好像什么都不是,内心深处没有天真,行为举止没有稳重,只有青春的迷茫,或者说,是迷茫的青春。
有人说,大学是新的起点,但我不这么认为。我想说人生只有一个起点,就是你出生的那一刻,接下来的每一个时期,都不再是起点,而是人生的站点。上一个时期,多少都会对下一时期产生影响,直接的,间接的,有形的,无形的,可能你自己都没感受到。所以不要拿“大学是起点”的鬼话来欺骗自己,大学不过是你在学校和社会的一个中转站,这几年让你简单的去了解社会,我知道我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大学生说社会,会没有说服力,所以以后有感触了我还会写下来,点评一下自己的青春。
成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但却是每个人都脱离不了的,有人说一个人受到重大打击之后会成长,有人说一个人找到幸福之后会成长,有人说一个人孤独之后会成长,也有人说一个人,他长大了……
我们是否都会忘记,二十岁的我们,正是发芽壮大的时期,不羁是我们受瞩目的资本。但这时候的我们,在做些什么呢,打游戏、发呆……有时候是不是总想狠下心来,去认真看看书,记记单词,熟悉一下电脑操作,但却都是三分钟热度。似乎“坚持不了”成了我们的代名词,似乎我们都觉得大学是享乐的,似乎我们都在逃避,逃避这个现实。
看到一部分人,整天都在打游戏,上课就睡觉,我不好对他们的未来说什么,我想说的是他们对不起自己,有没有想过那时候的自己,想象未来的自己是怎样的,难道就是现在这样的?
可能梦想这东西很悬,很远,可能有人会嘲笑别人的梦想太大太不实际,或者太小太卑微,但是有没有想过,你自己的梦想呢?你当初的初心呢,你脑海里的始终呢。
“谁的青春不迷茫”,的确啊,不迷茫,还可以叫青春吗?青春,就因为迷茫,而富有色彩,因为迷茫,而各具特色,因为迷茫,所以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