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形:
妈妈大清早起来,自己眼看着时间来不及,急得跳脚,孩子却不紧不慢地洗脸、吃饭,一副漫不经心、时间于我无关的样子。
被催急了,小朋友悠悠地吐出一句:“我们小朋友啊,做事就是慢吞吞的,你越催,我们就越慢。”你哭笑不得。
为此,也没少上演“道路飞车”,一边孩子催不得,一边上课时间又不等人,的确是辛苦又无奈。
大多数的妈妈天天忙着这些事情:
催促孩子按时起床不迟到;
抱怨孩子丢三落四、总是记不清明天上课要用的东西;
每天在家长群里,互相沟通孩子的作业,生怕小朋友落了哪一样。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出“巨婴”一词,用来形容心理上还处于婴儿状态的成年人。
“巨婴”们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也不愿意承担责任。
家长们如果不想养出未来的“巨婴”,一定要开始重视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怎么办呢?
今天给大家聊聊我女儿,教大家如何做一个能“忍”的妈妈,让孩子上学不再磨蹭,让自己悠闲一点。
女儿每次会给我列出清单。
我女儿自上学起,就已经习惯了晚上睡前准备好第二天上课要用的书本,并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我女儿对衣服没有挑剔的。
比如,去超市,她写好自己需要的东西,让我帮忙采购。学校组织活动,也能一项项列好自己喜欢以及需要准备的东西。
我女儿从小看书多,7岁能认识很多字,从二年级开始每天记一篇日记。当然,那时候的日记也不过就是一句话而已,但是却养成了她写日记的习惯,养成了写作的习惯。
其实,这一切,只有一个字──“忍”。
妈妈要忍得住。
孩子从上学开始,我就跟孩子谈好,早上几点出门,你需要自己安排时间,妈妈只会提醒你,不会催你,但是,如果上课迟到,老师批评你,妈妈不能替你挨批评。
一开始,小朋友似懂非懂,也没太当回事。依然懒懒地赖床,依然慢慢地刷牙洗脸吃早餐。
我也是急啊,但是必须忍住,只能在一旁看着,愣是忍着没出声,等到孩子收拾好东西出门时,离上课时间只剩下10分钟。
毫无疑问,孩子上课迟到,挨了老师的批评。放学后,女儿满脸委屈,怪我送她晚了,让自己迟到。
我把前一天的话,又跟她说了一遍。这次,她似乎懂了。抱着闹钟过来,调好了起床时间。
第二天,虽然闹钟响后,她依旧翻身睡过去了,但是,我提醒后,似乎想到了前一天挨老师批评的经历,猛地从床上弹了起来。
从此以后,女儿再没有上课迟到过。
从这一件小事,女儿就开始明白,起床上学这件事,要由自己负责。
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权。
之后,我渐渐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孩子。
比如,一周早餐吃什么,每天穿什么衣服,我教会女儿提前看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准备衣服,根本不用再催。
慢慢地,女儿爱上了自己安排生活的感觉。
到现在,我们一家三口出去玩,我只负责带着钱就够了,其他的一切吃住行,女儿统统搞定。
所以说,当你希望孩子自律、而不是事事由父母去掌舵时,就一定要学会忍,看着她犯错不去插手,看着她慢吞吞的不去帮忙,甚至看着她烧钱忍住不去心疼钱。
永远做一个陪练而不是比赛的主导者,唯有此,才能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每一个母亲,都希望孩子自律、独立,但是,你不肯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又如何独立?
只有当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才会越来越自律,而不是把生活的责任都寄托在父母或者别人身上。大家认同吗?
而过度控制孩子的父母事实上会冒风险,很有可能暗中破坏了孩子自控力的发育,而那些支持并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父母,反倒更可能让孩子成功地在“棉花糖试验”中吃到第二颗棉花糖。
“忍”这件事,对于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绝非易事。
我们本能地想竭尽所能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所以,当孩子有一点点不好的时候,我们会怀着焦急的心告诉他怎样更好;当孩子遇到一点挫折的时候,我们又心疼地想要插手,帮他度过难关。
所以,我们始终要明白的是,我们可以做孩子生命的导师,成长的陪伴者,唯独不能成为他人生方向的干涉者。我们得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慢慢长大。
那么怎么才能做一个能“忍“的妈妈呢?
首先,你得学会缓解自己的焦虑。
其实,大多数的情况下,父母忍不住的控制,源自于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孩子的焦虑。
其实在这个时候,不妨想想最坏的结果能是什么?
比如,孩子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最糟的情况是,以后孩子出国,英语成绩受限。
但是,我们同时会有一个解决方案:
第一,不考虑出国留学这条路;
第二,孩子坚持出国留学,这个时候,当他自己做出了选择,学英语的动力会自然增强。
想想看,当我们这样考虑的时候,焦虑会少很多,也不会在此刻就急切地强迫孩子一定要把英文学好。
其次,学会倾听孩子对自我的期许。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对于孩子过高的要求,来自于我们尚且没有搞清楚自己希望孩子过一个怎样的人生。
于是,拼命给孩子创造各种条件,这么做的初衷,无非是希望孩子保有最多的选择权,能懂得十八般武艺,在任何场合,都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请试着去倾听孩子自己的选择,问问他究竟喜欢什么,愿意学习什么,跟着孩子的步伐走,而不是武断地做一个发号施令者。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妈妈。
即使有一天,我们真的成为了完美的妈妈,一定会发现,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另一种能力。
比如,自我成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挫折、在逆境中扭转局面、赢取良好结果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都是我们成长、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能力。
所以,请放弃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