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提出高峰体验,
米哈里提出的状态是心流,
心流属日常生活专注又放松的状态,
而高峰体验更深刻而短暂,是能够彻底改变人的一生的体验。
这两位都是20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大师,
心流能融入日常生活中,
那么高峰体验,只有少数宗教大师,
艺术家从事自己热爱使命时,所体验到的状态,
是自我与无意识的整合状态,也是荣格的自性,
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就是这种人得进入那种高峰状态,
体验高峰体验只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舍弃自我,按照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人唯有舍弃自我时,才能与外界融为一体,
达到无我境界,人才能与道合一。
第二种途径是进一步发展自我,将自我与无意识融合,
这并不是舍弃自我,舍弃欲望,而是把欲望彻底升华。
上升成一种,深刻的渴望,
一个人不从事自己的使命,这个人就会匮乏,
拒绝使命时,他会出现抑郁和心理异常,
有一些天赋异禀,被选为巫师的人,
拒绝成为巫师,会一辈子变成疯癫,
但成为巫师,又需要承担过多责任,
此人不能勇敢地跨越障碍,就会一辈子活得像一副躯壳。
马斯洛在书中提出,人有约拿情结,
人面对自己能够成为的最大可能性,
那种圣洁而伟大的状态,
人是矛盾,
人早就知道自己的使命,
却又最恐惧使命能达成,
像一位恐高的人即渴望能跳下去,但又不敢跳。
马斯洛相信人身上的存在的潜能,
每个人必须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来,
作家必须写作,
画家必须作画,
母亲必须生产,
彻底将无意识与意识进行整合,
开发无意识的也不能过度沉浸在觉知无意识中,
还得时不时地,拉回呼吸来,
在无意识的,观照和积极想象中,
适度拉回呼吸,这样重复训练,
人就能深刻整合,自我与无我,
自性得以扩展,
哪条路更适合自己,必须每个人自己去探索,
写作与理财,
都有共通地方。
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不能选股,
普通人就放弃选股,放弃择时,
以分散被动为主,
按照巴菲特思想,不能亏钱是第一条原则,
第二条原则是谨记第一条。
亏损对投资来说, 比人想象得更加恐怖,
存在一种负复利,
亏掉的钱,需更多赢钱,才能勉强盈亏平衡。
从长期来看,降低成本更重要,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影响长期投资最重要因素,是费率得非常低。
假设一个主动基金费率,一年1%
一个被动指数VOO,一年0.2%
滚动20年,收益近一半献给基金公司。
减少交易频率,
从10年20年去看手续费是拖垮业绩最大敌人。
低费率的被动指数最合适普通人,
就算换了基金经理,也不影响业绩。
优秀的指数会通过算法,自动挑选一揽子股票。
减少人为操作,
低成本是理财第一原则。
而作家必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