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绪管理,说的就是理性~
今天听了喜马拉雅梁冬的《睡睡平安》,主要是讲孔子关于情绪管理的心法:“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王凤仪先生说,人身体的大部分问题都来自情绪;情绪几乎决定了我们超过一半的生理和命运。
在淳朴的年代,人们的情绪表达是接近中间值的。
梁冬说,各种修行无外乎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变成一个相对温和的,不会大幅度震荡的状态。
如果今后还有婚姻制度,在你爱的和爱你的、有钱的和没钱的、漂亮的和更漂亮的女生里,选一个性格温和的当女朋友,这是唯一的建议。
本质上,情绪管理源于一个人童年的情绪反应模式,让一个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不要激烈地表达情绪,也许长大了,他这种温和的习惯就养成了。
小时候的情绪管理模式,养成了长大后的性格特征。
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放下自己的身段,彼此尊重,和他共同学习,不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要求他,他会觉得自己和你是并肩作战的,因此就会养成寻找同伴而不是寻找对手的习惯。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说的就是快乐不用太过于放纵,悲哀不至于伤到自己。
情绪管理的核心在于我们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任何快乐的事只要你一放纵,就会过犹不及,最终酿成悲剧;任何悲伤的事,也是有它本来的命运的。
“乐而不淫”的基础来自你知道了如果放纵自己的快乐,就会转向它目前的对立面;“哀而不伤”的基础在于了解命运的无可奈何。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背后,都是智慧与年轻时习惯的集成。如果你已经不再年轻,可以花一点儿时间重新和年轻时经常发脾气的自己说:“请放下悲伤,你可以成为一个性格更加温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