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你动,你非要动,水都撒身上了吧?”
“你看看衣服都湿了,穿什么?”
“杯子要是碎了,就把你赔在这儿。”
跟女儿去吃披萨,突然听到邻桌的一位妈妈大声训斥儿子。
起因是小男孩一直要自己吃饭、自己喝水,妈妈拗不过就让他自己来,结果下一秒,水就撒了男孩一身。
男孩被妈妈的怒吼声吓得哇哇大哭。
服务员收拾时一直说:“没关系,我来收拾,您看孩子吧。”
可这位妈妈抱起孩子,却还是忍不住唠叨:
每次都是这样,告诉你了不行,就是不听。
这脾气真是跟你爸一样一样的,太犟了。
孩子哭得更大声了,上气不接下气。
女儿小声在我耳边说:“妈妈,阿姨好凶啊。”
作为一个妈妈,我能体会这位妈妈带孩子的不容易,也理解她希望孩子能够乖一点、省心一点。
可是养孩子不是养植物,孩子不可能一直静静地在那里等着浇水、施肥,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脾气……
在面对孩子的各种突发状况时,我们要去包容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情绪化,冲孩子发脾气。
2
孩子从一出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不断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这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是怎么运作的”。
能力有限或是经验不足的原因,会让孩子在一次次探索的过程中为我们惹出各种各样的麻烦。
会在要求自己吃饭的时候,把饭菜撒一地,甚至把餐具打碎。
会在坚持自己洗手的时候,玩起水来,把全身弄湿。
会在固执地想要拆卸玩具的时候,把零件弄得到处都是。
于是,我们常常出于保护孩子的初心,不让孩子动这个,不让孩子碰那个,在孩子「惹出麻烦」的时候,忍不住冲孩子大发脾气,久而久之,会一点点磨掉孩子的好奇心。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张白纸上用黑墨水滴了一个黑点。
问这是什么?
成年人的回答基本一致:一个黑点。
而小朋友的回答则千奇百怪:
一只断了尾巴的蝌蚪;
一只被压扁的臭虫;
一粒黑芝麻;
一顶帽子……
不要让孩子的世界只有一个“黑点”,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不仅会给他一个色彩斑斓的童年,更会给他一个有趣而美好的世界。
3
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曾经提出,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的幸福。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石,是开启一段亲密的亲子关系的钥匙。
知乎网友Kirin曾经提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6岁时家里突遭变故,父亲去世,母亲全身上下只剩5毛钱,连一顿饭都开销不起。因为生活拮据,母亲将近10年时间,没有买过什么新衣服。可即使这样,母亲从来没跟他讲过家里穷之类的话。
有一次,母亲让他去买酱油,回来的路上,他不小心把酱油打碎了,心里特别慌,害怕母亲骂他,就一直哭着走回家。
等他把事情跟母亲说了以后,母亲却帮他擦了擦眼泪,告诉他“不就是酱油打了么?再买一瓶就是了,不至于哭成这个样子”,然后又给了他钱,让他重新去买。
他说,从那以后,无论做了什么,都不会害怕告诉母亲。长大后也终于明白,母亲一直在用一件件小事,告诉他:
“她爱我,不会因为什么事情改变,我生命里可以和所有人隐瞒做错过的事情,唯独不需要跟她隐瞒。不管我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可以变成别人家的小孩儿,她都会无条件地爱我。”
无论何时,都要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父母的爱,才会让他拥有一份前行的底气和自信。
4
一位科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什么样的方法让他更有创造力,让他获得了这样的成绩”,他说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跟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他提到小时候弄撒牛奶的事情。
那时,他才2岁,想从冰箱里拿出一杯牛奶,却能力有限,没有抓好牛奶瓶,奶瓶掉在地上,牛奶撒了一地……
母亲看到满地的牛奶,并没有生气,更没有冲他大吼,而是建议他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之后,母亲提议一起要把地面打扫干净,还给了他三种选择,海绵、毛巾和拖把,他学着做出选择,跟母亲一起用海绵把地上的牛奶打扫干净。
再后来,母亲提出用牛奶瓶装满水,让他去练习如何更好地抓牢瓶子,在不断地练习中,他终于掌握了基本的抓握技巧。
那位科学家说:从那以后,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错误了。因为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我还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当你觉得孩子给自己惹了麻烦而烦躁不已的时候,孩子因能力不足而撒水、撒牛奶的举动,就是一次错误、一次麻烦。
而当你用心看见那个努力尝试、努力成长的孩子,耐心引导他从一次次小小的“失误”中学会点什么,比如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不放弃,那么,那就不是错误,而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5
心理学上将情绪分为原生情绪和派生情绪。
原生情绪是事情发生时最初的感受和情绪,而派生情绪则是在压抑原生情绪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情绪。
我们在跟孩子相处时往往会用派生情绪来沟通。
在孩子不小心撒水的时候,我们明明更担心的是孩子有没有烫到,更在意的是孩子是否安好,却往往冲着孩子大吼,嫌他不听话,给自己惹出各种麻烦。
多一点包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引导。
最重要的是,无论何时都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爱我”。
绘本《大卫,不可以》中,大卫的妈妈常常出于“保护”的初心,而对那个调皮的大卫喊“不可以”,但在绘本的最后,在大卫真的打碎花瓶闯出祸而伤心流泪的时候,妈妈跟大卫说“宝贝,来这里”“宝贝,我爱你”。
下一次,在孩子不小心撒水的时候,微笑着给他一个拥抱,帮他换掉湿湿的衣服,在安全范围内,鼓励他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告诉他:妈妈会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