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作者都有标题所说的困惑:我明明是为了自我表达才写作的,如果要从读者角度出发,那我怎么可能写的出来?完全没有写作的动力啦!
请别急,我想先拿产品设计与写文章做一个对比。
产品设计是设计一个实际的产品,创造一种特定的价值,用来满足用户的某一个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比如设计一辆汽车,我们要满足用户出行的需求,创造安全、舒适甚至愉悦的驾乘体验,依此来获得不错的销量。
而写文章,我们同样也是在给用户创造一种价值,一种精神价值。只不过,这里的用户变成了读者;实际的产品,变成了文字、文章、小说、书籍等等文字类的产品。我们要给读者创造一种高效、愉悦和深刻的阅读体验,并依此获得高的阅读量。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产品设计和写文章本质上相同的,那问题就来了,我们常说产品设计要从用户角度出发,要有用户思维,那写文章呢?自然也要有。
再说了,既然都是交付的产品,那么都是商品,都是给人用(看)的,用户用(看)的好,才会埋单啊!
所以,写文章一定也需要用户思维。
那么怎么样做到用户思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发掘共性
即你要写的是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比如对于父母,育儿一定是他们非常关心的话题,还有比如,当下疫情之下如何缓解焦虑和不安等不良情绪,职场人的职业发展问题等等。
2. 专业性
你所写的东西必须要足够专业,经得起推敲,能够提供实用的价值。这也是弘丹老师一直强烈建议的:写你本专业内的文章,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出来。比如如果你是医生,就多些一些健康方面的文章。
3.真诚
因为你传递的是精神,精神的东西唯有真诚感人别人才愿意接受。
我们讲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的用户思维,并非让你失去自我,相反,你所有的文字必须出自你的自我表达,来源于你的真情实感。只不过要有所取舍,把对读者最有价值的部分留下,并以读者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4.换位思考
这一点极为重要。你要想,如果你是读者,读这篇文章什么感觉?阅读体验好吗?哪些地方读者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不易理解的地方就要多写,耐心解释、细心阐明。还有,对于大众,避免使用专业词汇,非得要用,做好批注。
如果是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特别是外国小说,本身名字都不好记,再加上复杂的人物关系,那真的就变成一锅粥了,很难读的下去的有没有?即使像《百年孤独》这样的名著,我相信里面的很多人是分不清楚的,因为实在太过复杂,这一定会影响这部诺贝尔名著的阅读受众。
总结一下,挖掘共性、专业的能力背景、真诚的写作态度、换位思考的创作习惯,这些保证我们能够写出贴心的、真正给用户带来价值的好文章、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