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深圳家喻户晓,几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年轻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古代的深圳,几千年前的深圳又是什么样子呢?有没有好奇?如果好奇,我们就一起走进2000年前的深圳——秦汉风雨南越国,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
史前时期活动在深圳地区的是南越族,他们与中原文明的大规模碰撞融合,是从秦始皇时期开始的。
公元前
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随后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50万大军南下平定岭南,但是这块土地上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秦国军队遭受到了当地人强烈的反抗,她们躲进了山野,在深山老林之中展开了对付秦军的游击战,而秦国军队也因为粮食供给不足处于下风。
秦始皇于是开凿了运河灵渠,解决了粮草运输的问题,才得以长驱直入,后来经过三年的战争,杀了越人酋长,古越族的大将夜袭了秦军,击毙了秦军的主将屠睢,大获全胜,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伏尸百万,流血无数。
大惨败让秦国意识到,如果要靠单纯的武力是很难长治久安的,秦始皇任命任嚣为主将和赵佗率领大军二次进军岭南,这一次,他们采取了多方面的战术,终于在公元前214年完成了平定岭南大业。
在岭南地区,秦始皇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个郡。
广东地区是由南海郡来管辖的,南海郡设了四个县,分别是博罗、龙川、番禺、揭阳,而南海郡的治所就在今天的番禺,也就是广州,由任嚣任郡尉,这是深圳历史上,岭南历史上的第一次行政划分,意义重大。
此时的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的龙川县令,龙川这个位置非常重要,在他上任以后,由于当地的生产力落后,所以朝廷从中原迁徙了50万的居民,来到了南海郡,一方面促进了融合,一方面把内地先进的生产力带到了当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而这批这50多万人也就是中原人大量来到广东的开始。
公元前208年任嚣病重,赵佗接替了他的南海郡尉职务,此后赵佗就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把这三个郡纳入在自己治下,范围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地区,及福建、湖南、贵州、云南以及老挝,越南的部分地区,面积很大。
秦朝灭亡,中原陷入战乱,这个时候赵佗在岭南地区就自立为王,成立了南越国,他把国都定在了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
虽然南越已划入秦版图,实行了郡县制归秦国管辖,但是他们还是本质上还是一种部落之间的关系,各个部落之间相互斗争,相互攻伐,最终被赵佗慢慢的给平息了,稳定了政治局面,赵佗实行“和辑汉越”的政策,十分重注民族团结,让移居岭南的各族人民与当地人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发挥所长,致力于南疆的开发。
秦末汉初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南越王国的建立是对中国是具有积极意义。
汉朝建立后,南越国赵佗归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诸侯国,他自称南越王,此后南越国与中原地区相互通,是引进了中原的先进农业技术,改变当时岭南的落后面貌,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广州也成为全国的大城市之一,经济发达,社会稳定。
至吕后临称制,禁止向南越地区输入物资,赵伦上书请求未果。于是赵伦宣布南越独立,自称为南越武皇帝,攻打汉朝边境,以示对搅。
至后来文帝继位后,又恢复了和平政策,与南越王修好,派出使者说服赵佗归服汉朝,于是赵佗去帝号,称南越王,归复汉朝“愿奉明诏,长为藩臣。”
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享年百岁,他一生为民族融合,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辱使命完成一名南下干部的使命,也成就自身传奇,无疑是广东及深圳历史上居功至伟第一人。
死后由孙子赵昧继位,为第二代南越王。
南越国的建立,第一次实现了岭南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跨越式大发展,使岭南第一次完整地纳入中原王朝的治理体系,是区域文化性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段,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见证。
建元四年(前137年),赵眜继位,称南越文王。
第二代南越王也是对汉朝的关系十分好,派太子到长安为质,加强对汉朝的归属,进一步密切巩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三代南越王为赵婴,在位仅78年便去世。
第四代南越王赵兴,被大臣吕嘉杀掉。
第五代南越王为赵建德。
因为大臣杀了南越王,所以汉武帝便以此为由派大军征讨,公前前111年,攻陷番禺,赵建德被杀,南越国灭之。
整个南越国力五代而亡,其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应给予充分肯定。
南越王都极尽奢华,在如今出土墓中都体现了这一点。
汉朝灭亡南越后,武帝把岭南的三个郡拆分成了九个郡,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
南海郡治下有番禺、中宿、博罗、龙川、四会、揭阳六县。深圳地区属南海郡番禺县。
南海郡属交州刺史管理。
至此,岭南地区,尤其深圳地区进入文明时代,整个大发展就是在秦末汉初这段时间形成的,这一段时间真正的是起到了民族融合,文明振兴,劳动生产力大幅提高。的一个时代,也是深圳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代,岭南成为中原文明一份子。
2000年风雨飘摇,弹指一挥间,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历史的天空中总有无数颗闪亮的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深圳的历史是我们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远不及我的家乡有着周秦汉唐的辉煌灿烂,但我仍然为这地土地上的一切动容,热爱这一方热土。每个人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滋养,我感恩历史,也感恩这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