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先进》26章,包括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充分说明学习各种知识和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对待鬼神、生死对态度。“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的价值观。通过对弟子们各述其志来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原文】(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通译】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再做官的人是普通百姓;先做官而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让我选择用人,那我必定选择先学礼乐之人。”
【学究】
要做一个好官,必定要懂得礼乐之用,礼乐是做官必须要懂的环节。很多官二代,凭借自身背景,没有好好礼乐的为官之道,就开始进入仕途,边学习边做官,这样的做法对于朝廷来讲风险比较大。
而这里提到,要选择用谁来做官,宁愿选择那些平民百姓,先好好学习为官之道,再步入官场,这样做对于好好管理百姓相对比较安全。
当然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对于普通老百姓要出类拔萃,通过学习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成就了中国历代选才量用的好通道。通过这样的选拔,社会上下流通,才不至于思想僵化,推进文明进步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点,也是华夏文明久经不衰的本质。
【原文】(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通译】
孔子说:“曾经跟我一起在陈国、蔡国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学究】
公元前489年,孔子带着他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国时,在陈国被陈国人包围,绝粮七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公元前484年,孔子回到鲁国,子贡、子路等先后离开孔子了,颜回也死了,所以孔子特别想念他们。
这些弟子都是孔子忠实的拥趸者,也是传播孔门学术的核心团队,而因为各种原因,那些得力弟子都离开了孔子,使孔子产生寂寞的感受。可见要传播一门学术,没有忠实而有智慧的学生是老师最担忧的地方。
【原文】(11.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通译】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等;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等;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等;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等。
【学究】
孔子对于自己的弟子到底具备什么样的才能是一清二楚的,孔子通过不同的人,因人施教,培养不同特点的人才,在社会各个环节都有自己学生担纲责任和位置,就是为了更好的传播儒学思想。这和佛祖在二十五圆通中都有不同成就的阿罗汉传播佛法一样。
德行以颜渊为上,辞令以宰我为第一,治理国家以冉有为最,文学以子游为首,孔子这样透彻分别弟子们的不同能力,使他们在不同环节有不同特色贡献。
《先进》依然围绕学习儒学重要性为中心,通过对弟子的评价来充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