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疫情在家的孩子们,都上网课。家长群里,有个孩子的爸爸直接请老师出招。孩子成天拿着手机网课,也不知道他在学习,还是在偷玩游戏。视力下降不说,学习成绩还一塌糊涂。
疫情期间,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
微信上,也不难看到很多搞笑的段子。各种关于学生网课的配图层出不穷,什么被窝里上网课,什么田间劳作无信号,还有小龙虾啤酒最配网课的图片一度被十八线主播的老师们互传。
这个社会最让人焦虑的事就是教育,没有之一。特别是疫情后时代。焦虑,好像越来越普遍。朋友去看头疼,最终病因是那初中的娃闹腾的。孩子学习不自觉,老母亲苦口婆心,老父亲威逼利诱,一切还是照旧。孩子照常拖延,偷偷玩游戏,坐在桌子前磨洋工,装模作样的学习。
这可能是很多家庭的痛点。但同样也有一批孩子,看到父母的不容易,非常自觉的学习,生活中也很自律。父母也都是平常人,孩子却也相当争气,都活出别人家孩子的模样。
年前朋友小聚时,我们总是聊起教育中的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在不平静时也总是看看教育类的书,期待抚平内心的焦虑。朋友说“我也希望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我们也希望等他慢慢的走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但我们也深知,如果我们让孩子随自己的节奏去体验人生,那他未来就没有翻身的机会。未来等待他的只有无尽的悔恨和生活的不堪。现在的不学习,也许会让未来付出三到五倍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都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体面的生活。”所以才有那句话,读书是让每个孩子最公平的成才道路,如果读书的苦,都吃不了,未来会吃更多的苦让他们明白这个道理。
有个朋友建议大家看看《窗边的小豆豆》,一本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书,朋友们如获至宝打开了黑柳彻子的这本书。
很多年前我就买了这本书,当时我的孩子还小,读这本书,我也是囫囵吞枣。如今再次看这本书。也有了很多新的感受。
孩子因淘气,让孩子被学校退学。这在中国,也许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会遭受冷眼。巴学园的校长却能包容孩子的一切,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巴学园感受到爱,欣赏和被尊重。
文中都是小朋友的视角看世界,看到了巴学园的有趣,看到了不一样的竞赛方式。连小孩子也感受到小林校长的有趣。把一件简单的事,也加入了韵律来进行节奏教育。让小孩子们觉得所有平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得很不一样,这是巴学园的教育。
看到有一段,我突然感悟到了什么。也许只是那一声,就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内心的焦虑和烦躁。正南的妈妈,也许和我们一样,是一个为教育焦虑的人。孩子们能一下子从大人的口气和叫喊声中感受到大人的情绪,能找到自己的应对策略。很多孩子的心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慢慢的包裹起来,不愿意打开。很多时候,看着身边经过的戴着厚厚眼镜片的孩子,那呆滞的表情,没有笑容的脸,那一刻我的心突然觉得好酸,好难过。难道这是我们深爱着的孩子们吗?被父母一次次的训斥吼叫,一次次的催促,甚至打骂,孩子不再觉得家是温暖的,于是她们在这个社会里麻木的行走。
也许孩子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也能让他感受到力量和鼓励,这样的孩子起码内心是有爱和光的。
不被尊重的孩子,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未来。有朋友谈到她家初三的孩子。妈妈是一个很温和的人,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偶尔回家看到儿子的学习成绩下滑,在学校的不守规矩,立刻要求儿子跪下。初三的男孩子,一米七的个子。在日常难得感受到父爱的他,被爸爸的一顿痛打后,决定长跪不起。我和朋友说,这个时候的孩子,真的不能以这样的方式教育了。孩子需要被尊重,学习不好,需要家长和他一起找原因,一起努力。我们真的不能只是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的教育,还把“黄金棍下出好人”拿来当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我们都该想想孩子在做错事,在学科成绩下滑时多么需要父母的一个拥抱和一句鼓励。如果我们学会共情,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她/他们的心声,也许我们能去感受到们的不容易和苦恼,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他们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的帮助。
听樊登老师讲过他教育孩子的小故事。和孩子平等的讲话,和孩子一起讨论,一起学习,才能让孩子愿意和父母分享心中所想,因为在他的心里,心平气和能好好沟通的父母,才会走进他们的心里。樊登老师说,初中和高中的孩子是心里最苦的。他们靠着自己小小的身体,扛下这个社会给他们的压力。这个社会,很多优质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要想得到好的教育,唯有高分才能如愿。很多好的初高中,都是只招收全A的学生。有时候如果家长们换位思考下,就知道孩子们太不容易了。
一个家庭的一个孩子上学,需要全家协同作战。考上一所理想的学校,便是这场战役的最终目标。爸爸妈妈能辅导的要出力,能上培训班的要出钱,但父母最重要的是要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也许在他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毫无办法,但起码一样我们可以做到。陪在她/他们的身旁,给孩子鼓励和加油。
愿我们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被尊重。愿您的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能被爱着前行。
好东西与您分享给喜欢的朋友。
假期到了,愿孩子们,过一个充实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