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第九章 - 草稿

2017年12月19日  中午  晴

        早上读了《精力管理》这本书的重点第二部分的第二小篇第九章也就是正视现实。

        作者把第二部分分为三个篇章描述,第一个篇章就是目标篇,第二个篇章就是正视现实,第三个篇章就是付诸行动。   

        这篇作者是如何描述的呢?

      首先谈谈自己对正视现实的理解,正视现实其实就是从第一个重点部分,全情投入的4个来源开始说起。  顺便回顾一下这本书前面的章节:精力的4个来源也就是精力源分别是,体能,情感,思维,意志。

      正视自己目前在这4个精力源中,所处的状态。  体能是否充足,情感状态是否稳定,思维是否清晰,意志是否坚定?  现在所处的阶段离目标差距有多少?  然后逐一有意识的进行调整,以达到最高的象限,所谓知易行难,之所以难就是因为,往往在行的时候迈开第一步就早早的放弃。本质就是要接受自己目前是存在这样的不足的,然后要有改变的意愿。

        作者描述了哪几个方面呢?

      积极防御:每个人都有习惯性防卫,当出现问题的时候都习惯于把责任指向对方。  心理学上称之为习惯性防卫。  精力之所以要管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内疚、愤怒、不安、嫉妒、贪婪这些更容易消耗我们的精力,并且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而事实上对于想要实现的目标来讲不起任何作用。

        感觉和现实:事实上,大多时候我们是生活在我们想象中的世界上,一件事情本来就应该多种结果和多种可能性。  人们更习惯于按照自己最理想的假设去正视结果,比如一个销售员打出去一个电话,事实是我们会假设性的认为对方应该是耐心的倾听我们,否则就容易内心产生情绪。而真相是,上帝早就设定了事实,拒绝倾听和接受倾听都是属于真相结果内的两种情况。  当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不再用感觉不再用经验而是用事实和真相去理解的时候会多出一份包容和理解。

        当我们太过于用单一的眼光看我们自己时,不论好坏,都既是一种危险又是一种欺骗。当我们能回过头发展自我观察的能力时,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更完整的自我。通过扩大视野,我们可以成为我们人生中上演的一出出戏的观众而不是和戏本身搅在一起。冥想的做法有时候被叫做“见证”—在不陷入其中的情况下观察我们的思维、情感和感觉。就像精神病学家罗伯特·阿萨鸠里说的那样,我们可以从一种“我被焦虑压垮了”的感觉转变到一种“焦虑感正在试图压垮我”的更冷静的感觉。在一种情况下,我们是受害者;在另外一种情况下,我们有做出选择、采取行动的能力。

        我们的感觉会让我们失去很多机会,感觉会让我们产生很多自我怀疑,你能相信么?你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事实的真相。我们要做的是成为我们人生中上演的一出出戏的观众而不是和戏本身搅在一起。

        一种常见的自欺形式是假想我们的观点代表事实,而实际上这只是我们选择用来看世界的透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