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班上上周末出现2例手足口病例,这周,我果断给儿子请假在家避风头。手足口传染非常快。下面是百度上关于手足口的信息。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儿子去年6月份农历端午节后得过手足口病,也是班上小朋友传染,那次全班20个小朋友几乎全军覆没,全班传染上。第一个发病的小朋友端午节假期出门旅游,去了人流密集的地方。因为是托班,小朋友多在3岁左右,抵抗力弱。
全班小朋友都感染手足口病,但症状有轻有重,轻重的区别在发烧时间和全身疱疹数量,最突出的区别却在家长的反应上。同样的普通手足口病,由同一个小朋友传染开,都没有重症症状,有的小朋友除了发烧难受外其他时间在家乐呵呵,吃着冰激凌喝着冰酸奶各种水果不停(因为口腔里有疱疹会痛,吃冰的能缓解);有的小朋友去医院确诊后拿一堆药回家吃吃吃;而有的小朋友在医院住院天天输液一周。
我儿子差不多是最后一批发烧的,因为有那么多小朋友已经确诊,我断定儿子发烧也是因为传染上手足口。在知道幼儿园有小朋友得手足口病后,我就上网查看手足口病的相关信息,并认真的看《育儿百科》p363“初夏发热的疾病(口腔炎、手足口病)”。内容摘抄如下:
手足口病,其发热症状和口腔内的水疱症状与口腔炎相同,不同的是在婴儿的手脚臀部有水疱样的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斑点),这是其特征,它也没有并发症。一般发热持续1~2天,或有稀便、不吃奶等症状,接着可见淡红色的疹子出现。如果孩子热退后没有其他不适表现的话,不去医院也没关系,不过如果是易发抽搐的孩子则要注意,不论是疱疹性咽颊炎还是“手足口病”都能引发抽搐,所以还是请医生帮助一下预防为好。
我基本上按照以上内容照顾生病期间的儿子。儿子晚上开始发烧,很烫,我给他物理降温(用凉毛巾擦身体、开空调),给他喝水,尽量让他多睡会,睡觉是最好的恢复。第二天,依旧烧,儿子有点蔫,我抱着他躺沙发上看他喜欢的动画片。高烧没有胃口,不强求他吃什么,只是给他喝水,想喝奶就给喝奶,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发烧差不多持续了24小时,第二天晚上退烧后,儿子睡的很好。能明显看见手掌、指头、脚上有水疱样红点。随后两天,水疱明显增多,胳膊、腿、屁股和背部都有,我没给他抹药。退烧后儿子的精神就好了,在家活蹦乱跳,更开心的是可以随意吃冰酸奶和冰激凌,这两样是他的最爱。孩子精神好了,我认为就没必要带他去医院,因为能确定是手足口,同时又是自愈性疾病,去医院也没用,医生会按照惯例给开几种药,可对孩子没有一点益处。差不多一周恢复,身上的疱疹慢慢消失,应该是有点痒,我只是跟儿子商量,让他自己控制不要挠,洗澡的时候尽量用凉水避免用热水刺激。
儿子的手足口病,据我观察,也就难受了发烧时的24小时,后期疱疹虽然痒痛,但是因为有好吃的冰激凌和冰酸奶,抵消了身体不适,整个病程痛苦不多,口福蛮多。
可是,就这几天里,儿子幼儿园班上的群里天天都炸开了锅,有半夜发烧去医院挂急诊的、有开了一堆药回家天天灌药的、有在医院直接住一周天天输液的。群里发的孩子照片,除了发烧时有点蔫,退烧后都挺欢乐,包括住院的孩子,也是坐在病床上玩手机。
我推荐宝妈们多看《育儿百科》。自怀孕,我就买了这本书,怀孕期间很认真的读了一遍,大概了解了养育孩子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及处理方式。孩子出生后,我差不多按照这本书养儿子。我轻松,儿子更轻松。有时,我和儿子开玩笑:你发烧了我也送你去医院吧,让医生看看,那里好多孩子。儿子噘着嘴回: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