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给孩子上辅导班我掉过的三个坑,你遇到过哪个?

文:双子爸
图:网络

01

暑假快结束了,盘点下暑假给孩子报辅导班、早教班花了多少银子?

《钱江晚报》报道一位杭州妈妈暑假花了5.7万元给孩子报了11个培训班。

这位妈妈诉苦“现在没有家长不给孩子报暑假班的吧。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暑假。感觉周围太多牛娃了,一比就觉得女儿和他们差距大,所以暑假都要补。”她坦言,“感觉还是太晚了,女儿班里的一个学霸,已经把初中的课程都快修完了……”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被《扬子晚报》“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期孩子”新闻刷屏:

新闻如此抓人眼球,连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忍不住评论,“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期孩子”和家长的焦虑有关,也和培训机构蛊惑有关。

看着人民日报的微评:“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期孩子”和家长的焦虑抢跑有关,也和培训机构善于蛊惑有关,我不禁反思自己在孩子早教上遇到的蛊惑和产生的焦虑。

02

第一个坑是早教机构的蛊惑:由于信息不对称,家长在面对早教机构时很被动,容易焦虑。

暑假我和孩子遇到一早教机构的老师,老师让孩子读报名表上的一句话,儿子大部分都念不出来。

老师忧虑地说,你儿子马上大班了,要开始学拼音了,小学里拼音几乎不教。如果不提前学,影响孩子小学成绩,进而影响孩子进初中重点班还是普通班,前者努把力上重点高中,后者连普通高中都可能考不上。

“你知道吗?上海高中比大学难考,上海初升高的比率只有52%,比外地都要低。”他身体前倾盯着我说。“这么低!”我脱口而出。当年我在三线城市考高中,周边同学只要愿意读高中的几乎都考上了。他注意到我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便在52%下面重重地划了几道线,仿佛用火柴在我心里划了下点燃了焦虑。

他补充到,我们这里教学点刚开张,原价5000的拼音辅导班只需要1980,明天结束。说着拿出手机给我看他儿子的视频,他儿子和我儿子同龄,学了拼音后认识1000字,能自己读三字经。

低至52%的高中录取比率让我有些担心和怀疑,最终我在上海招考热线官方网站查到2016年高中录取比率是69%。

数据来源:<u>http://www.shmeea.edu.cn/page/03000/index.html</u>

2015年和2014年的上海普通高中录取比率略有差别,但都是在65%以上。

后来和几个家长聊才得知,的确有些顶级公办小学拼音讲得少,如福山外国语小学,但大多数公办学校拼音讲解的比较详细,恰好我儿子对口的公办学校是后者。

早教机构未必刻意蛊惑,但提供的关键信息可能不全或者和孩子的学校情况不吻合。

信息不透明,家长购买早教课前,对关键信息多问为什么?少花点冤枉钱。

03

第二个坑是忽略了孩子的敏感期,对的事做的时机不对,必定事倍功半。

在儿子3岁时,太太给他报了画画课,孩子前几次去很喜欢,系着围裙,用画笔涂鸦,兴奋得不得了,可是好景不长,几次下来,他就不愿意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了半年便草草结束。

在我们不给他上画画课以后,他却给我们惊喜。孩子前几天做算术题,题目要求根据鱼缸上的数,数一数少了几条,并画上少的鱼。当太太传图片给我时,我的第一反应,鱼没少啊。我俩很惊讶,怎么突然会画画了? 而且我们注意到他最近经常一个人趴在地垫上画,给我们画生日贺卡。虽然稚嫩,但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现在才到孩子画画的敏感期。

太太很有感触,我现在发现过早学东西真的不好。

小孩子就像破土的苗苗,有天你发现他长出来了,之前都慢慢的积攒。过早学,孩子身体智力没有发育到相应水平,他没成就感,早教不是早教,是早灭,上一个课,灭一门兴趣。

当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去有意识地培养他,会让孩子学起来更加容易,事半功倍,大人和孩子都轻松。

理想的早教就是敏感期到来时,给他他踮踮脚能够得着的快乐。

父母要经常审视早教安排是否符合孩子内在的生命节奏。每个孩子敏感期各不相同,孩子是成长的主体,父母只是协助孩子寻找自己的节奏,引导自己发展。

05

第三个坑是:父母不想学习,却想让孩子跃迁。

在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提到,父母给孩子报很多班,费财力费人力,不如父母多学习育儿的知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我们有段时间给孩子报的早教班很多,光周六报了三个早教班,上午英语,下午架子鼓和数学逻辑课。

由于前一天孩子睡得晚,第二天早上我送他英语课,常常迟到,车上也是哈欠连天,下午打架子鼓也困顿不堪,上了十多分钟就抓耳挠腮,期望课程结束,接下来的数学逻辑课也是如此。

而亲戚的女儿和我儿子年纪稍大,周末上的课比我儿子还多,但她都很专注,学得都挺好。

经过聊天才发现,亲戚给女儿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晚上除非特殊情况,9点就上床。反观自己的孩子,每天晚上不到10点不上床,磨蹭下10点半都不一定睡着。

我和太太在不断学习和反思中意识到,这些根本上就是父母之间育儿理念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仅仅这一点就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于学龄前儿童,怎么学远比学什么重要。与其说早教是为了让孩子学本领,毋宁说是发现孩子兴趣,养成好的习惯。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早教花再多的钱也只是让父母心安而已。

意识到这点后,我和太太停了一些课,把剩下部分课改成了网课,孩子晚上睡觉的时间也提前。

现在我们意识到上课的结束才是开始,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陪孩子去复习消化学习的内容,在太太付出了许多努力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有些变化,学习的专注程度和兴趣都有所提升。

我和太太对孩子的教育仍然在摸索的过程中,总结下遇到的困惑和焦虑,一方面警醒自己,一方面也希望其他纠结于早教的父母有些许帮助。

对于早教,不反对学,反对滥学,不反对学,反对跟风学,不反对孩子学,但反对父母不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