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可两分论
人可分为 上班的 不上班的
上班的分为 坐地铁的 不坐地铁的
坐地铁的分为 玩游戏的 不玩游戏的
玩游戏的分为 玩天天爱消除的 不玩天天爱消除的
不玩天天爱消除的分为 看微信的 不看微信的
看微信的分为 戳红点儿的 不戳红点儿的
总是在那戳红点儿的人=红点儿消灭者
这类人大概就是有或轻或重的强迫症资质吧
然而有许多信息其实并不重要 不戳也就罢了 比如说随便翻开某个页面上面列出的各种文章题目
其中有一个题目=为什么所有的男人都忘不了初恋 你只需要稍微和假想中的作者较个劲就够了
为什么是所有 这所有是怎么得出来的
什么叫男人都 那女人呢
忘不了初恋 忘了又怎么样 不忘又怎么样呢
这种文章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你还要看他吗
就这样的红点你也点 那你还能干点啥
还有 一般情况下 多数的群 发展到一定时间之后 里面其实90%以上的信息都是 大家在互相问好 你好 早 晚安 你好我好大家好。。真的好吗
剩下的10%里的90%也是各种转帖 也都是不知道谁写的东西 当然自己写的东西有可能也往里发 但是你会看吗 你真的会看这种东西吗 这种东西都看 你还能干点啥
还有公众号 删了又删的公众号 可能删过几次 但还是忍不住加了一些公众号吧
每天看的最多的其实也就是那几个最关注的公众号 还是别人贴上来那些公号的文章吧 剩下的公号更新攒下的一大堆红点儿也就还是那么攒着吧 好几十篇好几十篇的你会在意吗 你会看吗 所以说红点儿就让他红着呗
这个事儿还不能就这么简单的完了 得给这些事儿扣上点儿说法 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叫赋能 一旦你把你要做的事儿赋了个能 那么它就变得有意义了 他就会在你的脑子里边儿抛下一只锚 有了这个锚 就能保证你无论怎么晃 都不会太晃出你的原则 这就是沉锚效应
那么进一步说 这个锚是啥呢 用老话来说 是个理儿 可以说是
虱子多不痒债多不愁
按照小日本儿的话 可以说是一种钝感力
按照经典心理学的理论来说 这是一种延迟满足 著名的吃奶糖小孩的例子 你把自己的先攒着红点儿不戳红点儿克制的戳红点儿只戳有知识含量的红点儿这件事 想象成小孩为了以后能得到更多的奶糖先忍着不吃眼前的奶糖这件事 是不是就觉得很有意义了
那么越延迟消除这个红点儿就会越有成就感 越感觉自己以后能成事儿 慢慢的也许就真的能成点事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