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师就说过:发展是事物必然的。从无知到有知,我的观念一直在变。
棒棒糖不是唯一的甜。味觉的甜,源于我小时吃过的阿尔卑斯,老舅从省城带回来的散装,还不是概念里的棒棒糖。青春期的甜,成了三五好友的悄悄秘密,还有被喜欢的人宠溺的甜。或许一份情书,或许一张合照,或许一个眼神,又或许一些幼稚的举动。十八岁之后的甜,变得有些自私了。自我感觉成了重中之重,越想要甜,似乎越难体会到甜。到了星巴克,宁可点一杯美式,也不愿去尝试玛奇朵了。
哭出声,变的不丢人了,因为那样的概率太小太小了。小时候,考砸了,哭一场;迟到了,哭一场;衣服不好看,哭一场;也不在意周边会有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情况。二十五岁,却只会在自己的窝里哭,看一场电影,就着电影哭出声才觉得不会丢人。都想变的强壮,不愿脆弱表露人前。如果在街上,看到有人哭的撕心裂肺,想必是隐忍很久了吧。
追求纯粹被视为奇葩。十年前的好友们,成家立业,独树一帜的那一部分,总容易变成被攻击的对象。似乎大部分人都对了,只有独特的错了。但我记得一位伟人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不辜负青春里的幸运与伤害,不舍弃最初的念想,追求纯粹并不奇特,也不丢人。毕竟you only live once。
愿意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很多人都会早早的定了目标,一年又一年,都没什么改变,周遭的人已被磨的没有耐心与信心。只有自己知道,会不会认真下去。懒得解释、懒得炫耀、懒得比较,内心的充盈就已然足够知足。
变的挑剔是好的方向。挑剔的人生,显示出的是历练与成熟。某个程度上来讲,紧绷的弦是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的。
想要付出代价,也需要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