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札记之--漫谈关于写作与思考

        对于写作这件事情而言,它需要拥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就是--输入、思考与输出。然而,写作最主要的核心能力是思考。

        一个创作者每每在写一篇新文章时,决定并影响思考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在于创作者的输入。那么,什么才算是输入呢?!

        譬如说:你既是一个钱币收藏爱好者,还善于写一点文章,自己也是很想写一篇“关于清代某个帝王时期铜钱文化”的文章,就需要创作者去阅读整个清代王朝的历史、清代钱币的发展史是怎样的、铜钱实物又会出现有多少的品种、当时的物价情况是怎样的,收集查阅是否有人也写过类似的文章……作为参考学习的资料,要是说创作者没有去收集这些资料,自己又怎么能写好这个话题的文章呢?!

        像“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就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对于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而言,自己每每在创作一篇新文章的全过程之中,就是自己在不停歇地做自我思考这件事情,也是创作者自身在成长的一个全过程。

        要是说,一个创作者每每在新创作一篇文章的全过程中,所要写的内容,又恰巧是自己没有去经历过的,仅凭自己的想象力,必然是毫无说服力可以拿来言说一番的,极有可能性就是在胡说八道!

        一个创作者想要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还要写出一篇比较好的文章,就需要不间断地、大量地阅读高质量的同类型作品。等到时间一长久而久之长此以往坚持下去以后,个人对于思考与输出的双重能力,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写作的创造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的。

        在我看来,像“写作”这件事情,实则就是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考活动。在这个全过程之中,个人在思维与逻辑方面的训练,是写作的真正基础与核心,这部分内容最重要,也恰恰最容易被忽略。

        不管去写何种类型的文章,没有一篇文章,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写出来的,都需要创作者去下一番苦功夫的。个人每次还要想创作好每一篇文章,实则还需要把“思考”置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怎样来写好新创作的文章,这个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全都是因为--对于像“写作”这件事情来说吧,既不是纯粹地把所有和写作有关系的创作素材,简单地堆积并整合在一起;也不是去报什么流水账;更不是捡到篮子里面的都是菜,样样都需要的;而是文章一定要传达创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还能引起多数阅读者的共鸣,要让阅读者觉得还有作用,这就是需要创作者的思考与再创造。

        写作到底又会是什么呢?!不管是那些专业的作家,还是说自己只不过是一名业余的写作爱好者,像“写作的过程”就好像是在雕琢一件艺术作品一样,创作者在最初时,很有可能性--只不过是获得一个创作灵感而已。伴随着创作者不间断地去做深入思考以后,创作灵感就会一点点被向前去推进,文章才会慢慢地显示出大概的一个轮廓来的,然后还需要创作者经历无数次不间断地精雕细琢,不间断地打磨与修改以后,才能最终呈现出文章的模样来。此时的文章,才会拥有灵魂、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而这样的文章才有价值。

        在写作的同时,像“思考”实则就是写作最为核心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是说,把所写好的各类文章,比作连接创作者和阅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那么,文章里面的语言就是这座桥的原材料,而思考就是要把材料组织在一起的骨架,把文章给予牢牢地支撑起来,创作者若没有思考,或者说不是很用心地去思考,就是等同于没有自己的逻辑和文本框架,所写的文章自然会缺乏灵魂,还好似一堆碎石块。

        还可以反过来这样描述一番的,等阅读者把文章给阅读完毕以后,也同样是通过思考与创作者进行链接的,还会将自己的某些思考所得,用于并融于每日的日常生活中,与创作者互动并给出某些反馈性的意见与建议以后,从而还可以参与到创作者的创作中来,提升文章的创作质量与水平。也就是说,思考才算是连接读者与作者的枢纽。

        只要是属于学以致用类的好文章,自然就能传达有用与有效的信息,从中还能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来。创作者要把那些有用的、干货类别的知识,先进行自我思考并内部消化,然后才能形成知识晶体,提供给那些阅读者。接下来要做的一件事情,这个就是--阅读者再对文章当中的某些知识点,进行内化吸收,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每创作一篇新文章的全过程之中,创作者在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进行文本的构思与思考,在构思与思考的过程中,还需要创作者做到深思熟虑,更需要考虑清楚在整篇文章当中,自己到底要去反映怎样的一个写作主题,创作者通过怎样的铺陈与安排,哪些人物应该是详细地去撰写一番的,还有哪些人物则是需要创作者略写的,在这个全过程之中,到底又会怎样来设计悬念……也唯有如此来操作,最终才能带给阅读者最好的阅读体验,而阅读者也能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发现人性,从而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吧,写作也是需要有它的一个出口的,它的这个出口就是需要由思考来形成的,并让思考得以体现和升华。对于一个喜欢写作的人而言,很自然是需要弄明白并弄清楚这样的一件事情,只要稍有空闲时间以后,说不定在自己的脑袋里,就会或呈现出来或浮现出来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与念头。尤其当自己在读书、听课、看电影……以后,既会产生数也数不清的想法和冲动;还会感觉有很多东西要说;一些杂乱无章的念头或知识点更会在脑海中乱窜。

        像上述的情形与举动,也可以说是属于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在这个时候,要是说创作者本人,既不能进行足够的、深入的探索与思考;还不能做到把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的想法与脑海中原有知识,相互间建立起一个比较有效的连接;更没有办法做到像一把钩子一样的,牢牢地去钩住这些新的知识与新的想法;像这些新的知识与新的想法,就会很快从自己的脑海中给溜之大吉的。就因为对于创作方面的灵感来说吧,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随时随地就能展现出来的!

      我时常会听到有不少的人会说这样的一句话语,曰:“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管是身处在何种社会阶层里面的人,要是说其本人,既没有进行过细致地思考;对于人世间发生的所有的一切也是漠不关心、不当一回事情、不太感兴趣的;个人的日常更是活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人;……对于写作这件事情,很自然也是不太喜欢的,更不会去记下来并内化成为行动,那这些道理就只能是听过而已,到最后一刻其本人连听过这件事都会很快忘掉的。

        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其实,把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语运用到写作当中去,也同样是比较适应与合适的,写作的全过程中,也需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对于一名创作者而言,在写作的全过程中,一方面自己要通过思考这件事情,把自己所学习到的各种新旧知识点,建立起一个富有成效的,而且还是比较完整的链接,慢慢地,再把链接汇集在一个点上由点出发,去连接成为一条写作主线,以点带面最后形成一张网。也就是大家时常所说的结构化思考,每一次写作都在重复这样做的过程,久而久之,创作者的逻辑与结构化思考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在另外的一方面,通过写作这件事情,由于是发散性思维的需要,既会关联旧有的知识,同时还会关注一些原来没有注意到的,甚至是没有想过的事情。这样个人在创作的时候,自己的思维或者说思考能得到拓展和升华。时间上、空间上、逻辑上因此也能得以延展。

        孔子在论语中也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是身处在何种社会阶层里面的人,若个人只是学习而不做任何方面的思考,会让自己感到迷茫而无所得的。这里的“罔”指的是迷惑、无所适从的状态,强调单纯学习而不去思考,既无法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也无法有效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还要是说,个人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很有可能因此而充满各式各样的疑惑不会有什么定见,这里的“殆”指的就是疑惑、危险的一种状态,特意强调如果个人只会去空想一些什么,而不去实际学习与探索,最终会因为缺乏具体知识而陷入精神上的困境。

        其实,像“写作”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和思考还是需要相互依赖、相互成就彼此的。在写作的全过程之中,就是创作者在不停歇、不间断地学习当中,当学习与思考相互结合在一起以后,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基础,而思考则是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的一个全过程。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才可以避免陷入迷茫或疑惑的状态当中去。当一个创作者也唯有不间断地做学习与思考这件事情以后,等时间一长久而久之,自己的文章才会越写越好越写越顺手的。

        写作,实际上也是属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写作的全过程中同样是难以离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是获取各种理论知识的一个全过程,而思考又是把自己学习的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写作)的全过程中。依旧是对于一名创作者而言,他或她也只有把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起来以后,才能在写作的全过程中取得成效的。

        写作也同样是要做练习这件事情,或许,创作者在练习写作的全过程之中,就会展现这样的一种体会与感觉的,每当自己看完一本好书之后,貌似对于自己感觉会有一个很大的收获的,在自己的脑海里好像有许许多多的话语拿出来说说的,可是真正动笔写下来的时候才发觉,只能写下来几句话,离一篇文章还要相差十万八千里呢!

        这个时候,要去做的就是先把这几个点写下来,不然很快就忘掉的,然后再把每个点进行扩充,列出自己能想到的论点,最后还要思考如何扩展材料,怎样论证,怎样建立开头的坡道,如何取名。

        每每在新创作一篇文章的全过程中,并不是属于一成不变的事情,在写作的全过程中,很有可能还会产生新的思想与火花,还需要创作者不间断地做取舍方面的工作,哪些思想与火花需要予以保留的,又有哪些思想与火花需要坚决予以扬弃掉的。在这个全过程之中,大脑还会不间断地思考着,一些想法开始变得明晰起来,文章也会因此逐渐逐步地拥有它的雏形与大致的一个模样。像这样的一个创作全过程,自然远要比单纯的阅读来得费力得多,当然,收获是非常大的。

        我曾经拜读过胡适先生的某些心得体会哩,他说道:“要使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所以自认为创作者要想写好每一篇文章和各种类型的文章,训练写作这件事情,自然也是属于不可或缺与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对于每一位创作者而言,既要做到有目的训练自己的写作;还要训练做笔记的系统化;一旦有好的内容以后,就要赶紧去记录下来,因为像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就可以强迫创作者,对一项命题去组织只属于其本人的一种感想、观念、想法、知识、认知……与此同时也是在强迫每一位创作者不间断地做思考,这样做对创作者写作的题目能了解得更清楚。

        在写作的全过程之中,与思考结合在一起,自然就是属于相辅相成的一件事情,还是属于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像“思考”就是写作的一个基础与源泉。创作者在开始写作之前,个人既需要对主题进行深入性地思考;个人还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到底会是什么;个人更需要明确自己所传达的核心信息是什么;像“思考”还能帮助创作者整理思路、分析问题、挖掘素材,形成独特的见解与观点。

        而写作就是思考得以外在表现与深化的一个过程。通过写作,创作者把脑海中的想法与思绪转化为具体的文字,使其更加清晰、有条理。在写作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思考,发现思维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推动思考的深入发展。

        对于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而言,能促进更有效地思考。当努力用准确、生动、富有逻辑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会促使自己对问题进行更全面、细致地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每每在创作一篇新文章的同时,也只有做深入性地思考这件事情以后,就可以提升创作者在写作方面的质量与价值。创作者也只有经历过深思熟虑以后所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够具有深刻的内涵、独特的视角和比较强劲的说服力,从而吸引阅读者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写作与思考,不单单能够相互促进,而且还能不间断地循环往复。一篇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能够反映出创作者深刻与独特的思考。然而,进行深入地思考又能为出色地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素材。

        通过写作让创作者的思考获取外在呈现与深化。当创作者把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一段又一段的文字时,这个过程会进一步促进创作者的思考。写作要求创作者对观点进行精确地表达,会促使创作者更清晰、更系统地思考问题,发现思考中的漏洞与不足并加以完善。

        总之,写作与思考,既能相互促进、相互成就,思考也能反哺写作,是写作的源泉与基石。通过思考,创作者就能梳理思路,明确文章的结构与逻辑框架,不断提升这两方面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表达自我、理解世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决定写作内容的质量和价值。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思考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4年08月19日星期一晚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